第80頁(第3/4 頁)
為榮。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熬鷹這項技術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現如今哈薩克在、滿族、蒙古族、藏族、柯爾克孜族依然還保留著訓鷹的這項傳統習俗,其中柯爾克孜族的訓鷹習俗在2011年5月份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掌握著這項技術的少數名族非遺遺產傳承人是可以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為自己和他人馴養鷹類的。
我曾經看過一部片子,講的就是柯爾克孜族訓鷹的,這個名族訓鷹有兩條必須要遵守,第一是訓鷹不傷鷹,第二是熬鷹更熬人。他們的訓鷹是這樣的,將需要馴養的蒼鷹(只能是蒼鷹其它的不行),腳上繫上一條皮繩,放到一個鳥架子上面,屋裡面點上燈,一隻保持光亮。訓鷹的人一直用木棍敲擊鳥架子,或者是用手拉扯鳥腳上的皮繩,用這兩樣方法,不讓鳥睡覺和休息。任何傷害蒼鷹身體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蒼鷹的身體進去的時候什麼樣,出來就還得是什麼樣,除了體重連一根鳥毛都不許掉。這就是訓鷹不傷鷹。
熬鷹的人從頭到尾是不許換的,因為蒼鷹這種東西高傲敏感,訓鷹的人必須用自己的力量才能讓鷹屈服。所以訓鷹的時候,鷹不睡不休息,訓鷹的人也不能睡不能休息,吃喝拉撒都得在訓鷹房裡面完成。
訓鷹的人不斷的騷擾蒼鷹,如果鷹從鳥架子上面掉下來,訓鷹的人就要馬上送上食物和水,如果蒼鷹吃下食物和水,即表示它屈服,認同你比它強,熬鷹就算是成功了,如果不吃繼續把鷹放回鳥架子上面,再來一次繼續熬著。再次期間如果人沒有熬過蒼鷹,自己先撐不住睡了,那不好意思熬鷹失敗,訓鷹的人不但要好吃好喝的把蒼鷹養起來在放飛,從今以後也不許在從事這項工作,徹底失去訓鷹的資格。這是熬鷹更熬人。另外養鷹的人家在蒼鷹死後,會用罈子暫時的將它們裝殮,等到自己老去之後,在由後代取出來葬在自己的身邊,雖然這一條現在只有訓鷹的人家還在遵守,但曾經確實有過。
說實話看著不紀錄片的時候我感覺是挺不好的,不僅是因為那隻被訓的蒼鷹,還有那個訓鷹的人,七十多歲的小老頭,三四天不眠不休的就這麼在訓鷹房裡面和蒼鷹對著熬,任誰看了都不會感覺太好。但是那位老者說過的一句話卻是讓我一隻記到現在的。他說熬鷹這項手藝,到現在真正還會的人已經不多,我們柯爾克孜族世世代代與蒼鷹駿馬為伴,視它們如同我們的手足兄弟,即便是這樣馴養蒼鷹的人還是越來越少。我明白這是因為什麼,不在被需要的東西總歸是要被慢慢淘汰的,但是我希望將來柯爾克孜族的子孫後代們能夠從這個片子裡面知道他們的先祖是如何生活的。
我一直感覺熬鷹這一行為不討喜,但是我尊重兄弟名族的民俗習慣,希望他們也能遵守自己的名族傳統,規規矩矩的訓鷹。
現在知道我為什麼說那兩兄弟是二百五了嘛,訓鷹的兩大忌諱他們全犯了,生性高傲的蒼鷹是不會對任何一個傷害它們的人類低頭的,性子爆烈的它們絕不會因為傷口而屈服,那隻會激起它們的兇性其餘的屁事都不管。另熬鷹的時候最忌諱換人,因為蒼鷹不會向一個不如它們的人類臣服,所以熬不過的鷹才要放走,因為在它眼裡人是它手下敗將,身為勝利者的它怎麼會向一個失敗人類低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