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2/2 頁)
,建立了以藕塘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據地。
1939年春,東進遊擊支隊向徐州挺進,到達永城、毫州、渦陽北部一帶,連戰皆捷,並在這個地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同年八月,永城縣長高雨亭率永城抗日武裝千餘人參加了東進遊擊支隊,繼而蕭縣抗戰縱隊在中共黨員率領下也來參加;同年冬,胡曉初又率部千餘人參加。東進遊擊支隊因此擴大到七千多人,正式改名為新四軍第六支隊。在潤陽、蒙城、蕭縣、宿縣、變縣、懷遠、風臺等地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對日寇形成極大威脅。從一九四o年開始,日寇調動重兵進行&ldo;掃蕩&rdo;。在反&ldo;掃蕩&rdo;戰鬥中,著名的有&ldo;四一戰鬥&rdo;與&ldo;六一戰鬥&rdo;。在&ldo;四一戰鬥&rdo;中,新四軍擊退了日偽二千餘人的進攻,新四軍第六支隊一總隊隊長高雨亭英勇殉國。
日寇集中駐紮在京滬線的兵力三萬餘人,於1939年4月21日分三路殺來。國民黨第108師、第52師棄地而逃。新7師、第144師和第145師也不戰而退。新四軍得知敵人進攻的訊息後,立即命令駐守在軍部附近的第一團及直屬隊,向三里店、峨嶺一帶進軍;命令駐守銅(陵)繁(呂)地區的部隊,堅決阻擊由狄港、銅陵進犯之敵;同時動員武裝民眾,配合部隊作戰,進行堅壁清野。當新四軍增援南陵的部隊進入左坑附近時,駐守南陵三里店、峨嶺一帶的國民黨部隊早巳逃之夭夭。新四軍孤軍奮戰,在左坑前面山地及塗塘、父子嶺一帶,同有飛機掩護的敵人步兵三千餘人、騎兵七百餘人展開激烈戰鬥。經過兩晝夜血戰,始將敵寇擊退,擊斃擊傷敵兵一千多名。殘敵向何家灣潰退,又遭新四軍另一部截擊,全部被擊潰。新四軍駐守銅陵、繁呂的部隊,與進犯之敵在天門外、中分村、方村一帶展開激戰,歷時十四天。敵寇死傷慘重,向後潰退。致四月底,新四軍及廣大抗日民眾終於取得了皖南第一次反&ldo;掃蕩&rdo;的勝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