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不顧斯當東的百般勸說,周還是辭別了。李答應留了下來。&ot;他的處境和周相似,但他表現得比較堅定&ot;。他是滿族人,屬於佔統治地位的上等民族。他冒的風險是否少一些呢?他特別希望別人把他當作是個西方人。&ot;這位韃靼人絲毫不像中國人。他身穿一套英國軍服,還佩帶著軍刀和緩帶&ot;。斯當東似乎沒有發覺這些中國教士的壓抑心理:他們現在的身份使他們不能留長髮。但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在腦後留一條辮子,這是滿人的規定,違者有死罪。只有李長得像歐洲人,因而他可以不遵守這條可怕的規矩。
馬戛爾尼是個很想得開的人,雖然周神父走了,他還是很寬心:&ot;他的夥伴留下來和我們在一起。他雖沒有周神父知識淵博,但性格要好得多,而且相貌和善,對我們很有感情。&ot;馬戛爾尼把困難估計過低。李雖然有這些方面的好條件,但他的宮廷語言水平太差。在這個科舉制度的國家裡,當你只有小學畢業水平而要想寫出博士水平的文字來是不可能的。
三個神父就這麼離開了船隊。但又有二人上了船:安納神父和拉彌額特神父--他們是法國天主教遣使會教徒,在澳門等機會去北京,想作為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為中國皇帝服務。兩名神父先上了&ot;印度斯坦&ot;號,因為馬戛爾尼顯然不願意法國人和英國使團的核心太接近。
正當&ot;獅子&ot;號、&ot;印度斯坦&ot;號、&ot;克拉倫斯&ot;號和&ot;豺狼&ot;號於6月23日起航時,澳門的許多教堂正鐘聲四起,召喚著信徒們去做彌撒。馬戛爾尼和斯當東眼望著這個擁有眾島環抱的錨地的半島漸漸從視野裡消失。這個半島如果屬於英王和英國皇家海軍管轄,那該有多好!
第七章 避開了廣州
(1793年6月23日-24日)
船隊沿著海岸航行,和陸地始終保持十海里左右的距離:馬戛爾尼很想觀賞一下珠江口。和其它所有來自西方的船隻不同,他的船可以不必駛入。他感興趣的是北京,而去那裡最近、最自由的路線就是海洋。走海路的好處不僅比走陸路快一個多月,而且還可以免遭貪官汙吏的坑害。他知道他們正貪婪地等著英國使團的到來呢。
斯當東在澳門時還曾聽說,根據皇帝諭旨,每個港口都有領航人在待命,他們隨時可帶英國船隊去天津,或任何一個英國人想去的港口。英國使團來華的訊息已經在廣州發生效應:貿易障礙減少,人們對英國東印度公司代理人的工作給予更多的尊重,甚至聽說還要取消使澳門貿易十分困難的苛稅。
這些訊息證實了馬戛爾尼的預感:要想改善廣州形勢,必須避開廣州。這些訊息也使馬戛爾尼鬆了一口氣:在這之前,所有收集到的有關廣州的訊息都曾使他焦慮不安。
出發前,馬戛爾尼和斯當東在倫敦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向那些曾在廣州經商的代理人提出大量問題。他們在馬戛爾尼和斯當東面前把西方人居住區的生活描寫得淒悽慘慘。既是商店、倉庫、辦公室,也是住所的外國商行代理處一家挨著一家,門前捧著他們的國旗。這些代理處實際上是老鼠出沒的破房陋室。這些同中國搞貿易的英王陛下的臣民所過的生活&ot;既和時代不相配,也和英國臣民的稱號不相稱&ot;。西方人在那裡不能和中國人有任何接觸,中國人不準向夷人教授中文,違者問斬。每一次危機都對所有歐洲人構成威脅。
英國海軍上將安森遭遇的挫折就是一例。1741年,由於船艙裡躺滿了病號,他就把船開到珠江以便在廣州獲得補給。當局告訴他,他那艘裝備有60門火炮的&ot;百人隊長&ot;號戰艦不能靠廣州港。他獲準乘坐小艇去廣州。他希望能會見總督,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理人勸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