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接著,斯當東呈上那份被退還給特使的關於禮節的照會。他要求有個書面答覆,以供正使研究。和珅&ot;裝出毫不知情的樣子&ot;,但他的反對意見卻&ot;早已準備好了。&ot;雙方都堅持自己的立場、&ot;閣老請公使把他的意見轉告給特使,會見就這樣結束了。&ot;
他沒有提及書面答覆之事,談判大門是否還敞開看呢?
無知的檔案
禁止旁聽嗎?根本不是。&ot;在整個會見過程中,大廳內擠滿了官邸的服務人員,他們可以隨意聽談話內容,似乎與遠方來的外國人打交道時對中國人沒有什麼可保密的。&ot;在與外國人的關係上政權並不保守秘密:這不是一次談判而是讓人看看一個不變的程式。由於在場的人太多,閣老就必須在他們面前保持一種使人敬而遠之的威嚴態度。他不斷地表現出天朝對英國給予恩賜優待,但這並不妨礙中國人覺出英國人的傲慢態度。
雙方都談了自己的理由。禮儀危機產生了。皇室檔案說明乾隆對這個使團的看法越來越壞。他對特使避而不見而只派他的副手出席十分惱火。派副手有什麼用?送&ot;一紙無知的檔案?&ot;是指國王的信?還是那份關於禮節的照會?可能是兩者兼指,而且兼指它們的內容和形式。
在使節團抵達熱河時,皇帝在9月8日的聖旨裡已經確定了一項作為最大限度讓步的禮儀安排:他同意簡單地只下跪一次,而不必行三跪九叩之禮:&ot;領臣等即將該正副貢使由西踏跺帶至御前,跪候皇上親賞該國王如意。宣旨存問畢,臣等仍由西踏跺帶至地平前中間檻內,向上行三跪九叩首,禮畢即令其入西邊二排之末,各行一叩首禮,歸坐賜茶。&ot;
現在英國人對這些禮節要提出異議!中國人還有另一個發怒的原因。&ot;夷性貪得便宜,待之愈厚,則其心益驕。&ot;
斯當東建議的對等原則能被乾隆理解嗎?他是宇宙秩序裡至高無上的人物,並是這秩序的保證者。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與他相比。從精神病理學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種不相容性。一個精神病患者對世界的感知無法還原成其他人的感知;要感知同一世界,必須屬於同一世界,也就是說要具備同樣的心理結構。英國人和中國人間約狀況並非如此:兩者在對方眼裡都是精神病患者。提出體現互相平等的儀式純屬荒誕可笑;一紙無知的檔案。
喬治三世的建議也是無知的檔案,荒唐透頂。讓中國得益於英國的進步--好像中國不能自給一樣!要求在廣州的英國公民不要受到委屈--好像皇帝委屈過他們一樣!想在北京派駐一位常駐代表--好像蠻夷送完貢品後不該離開天朝帝國!自稱是乾隆的兄弟和朋友--這位唯一的天子難道會有兄弟和朋友嗎?寥寥數語中竟有如此多無法原諒的失禮之處!
9月9日乾隆憤怒地說:&ot;朕意深為不愜。&ot;
第二天他的怒氣就煙消雲散了。但在像奧古斯都一樣息怒之前,他曾打算中止一切有關英國使團的活動,不接見馬戛爾尼,把他打發回直隸--他的登陸地點。
馬戛爾尼認為的聰敏的妥協方案並沒有被接受,並比第一天更嚴肅地向他提出了要求:見皇帝時他必須叩頭,不折不扣的叩頭。他遇到了麻煩。他得設法免得被處死。
他接下來思考了兩天,中國人把他孤立起來,並不斷向他施加壓力,想以此使他屈服。
就幹!
馬戛爾尼確實下了決心。他甚至沒有覺察到有危險。當欽差、王大人與喬大人再一次勸說他放棄自己發明的那套禮節時,特使仍堅持對屬國君主與獨立國家的國君應當區別對待。他仍確信皇帝不知道他的建議,只要這些建議呈遞上去,皇帝必定會接受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同時向對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