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1/2 頁)
從北京到熱河,英國人用了6天時間,行程160英里,沿途住宿在皇帝的行宮。有人告訴他們這些行宮不是國家公用住宅,&ot;甚至連朝廷內那些最高階官員都未曾享受過&ot;。英國人能下榻在皇帝的行宮感到受寵若驚。這樣厚愛他們,說明已決定要滿足他們。
但他們並不知道最初的安排。徵瑞原打算讓馬戛爾尼住進當地居民家,而從安全考慮,想把貢品放在皇帝行宮。住居民家!難道就不考慮要禁止接觸的問題嗎?乾隆生氣地用硃筆批示:&ot;所奏尤屬拘泥。貢件既在行宮朝房安放,貢使等何必又令住宿民房?沿途行宮如膳房軍機直房皆可住宿,即或不敷,阿哥所亦屬空閒,盡可與之居住。貢使與貢品同在一處,豈不更有照應乎。&ot;
朝臣、太監們的住處很適合使節團的身份,談不上讓他們住進皇帝的住處。實在必要時可動用皇子的住所,只是不要向特使說明,否則他們就會不可一世。白費心思:英國人後來還是對讀者說他們住進了皇帝的行宮。
御道
乾隆對使團行走速度也下了御旨:不必匆忙。&ot;陰曆八月上旬抵達即可。&ot;要&ot;照顧使團,緩步行進。&ot;皇上決不希望這些會帶來諸多麻煩的賓客在熱河長時間居住。他採用了徵瑞編造的藉口:&ot;夷人軟弱,憚於車馬。&ot;他們是嬌氣包,膽小鬼!英國人認為&ot;走得很快&ot;,並對此感到滿意。中國人安排他們慢慢走,而英國人則認為自己走得很快。閱讀中英雙方的資料時,我們的感覺是在讀兩次不同的旅行。
英國人炫耀他們獲準住進了皇帝行官,但他們並沒有享受走御道的特權。從北京至熱河的大路中央為御道,10尺寬,1尺高,由砂土和粘土混合而成,經澆水,夯實後具有磨光大理石的硬度,赫脫南曾說:&ot;這條路像客廳地板那樣乾淨。&ot;溫德也說:&ot;像彈子檯那樣平坦的路中央只供皇帝陛下通行。一般行人走御道兩側的兩條道路,它們修建得也十分好,樹木成蔭,每隔二百步,就有一個總是盛滿水的池子用來噴灑以免塵土飛揚。&ot;赫脫南又說:&ot;在皇帝經過時,當時世界上或許沒有一條比這更美麗的路面了。在我們來回的路上都見到大批民工在修整路面。&ot;馬戛爾尼計算過:全程共有2.3萬名民工,分成10人一組,相隔百米在勞動。
路上日夜都有衛兵守衛,禁止行人進入。皇帝駕到前夕,任何人都不允許在此落腳。皇帝一離開,馬上就沒有人管了,路面也很快被損壞,所以一年必須修兩次,一次是皇帝去韃靼區,另一次是皇帝從那裡回來之時。因而溫德稍帶諷刺地說:&ot;如果中國人能像管土地那樣管空氣與陽光的話,他們也許會向皇帝獻上專用的更純潔的空氣和更柔和的陽光。&ot;
設防的城市
第二天使節團全體人員走山路從南雪軒到了密雲。他們看到西面10英里處一座山頂上的長城。但使團在更朝北的地方才穿越長城。
在密雲,晚上他們同一位韃靼族軍官一起聊天,他與王大人官銜相同,但後者卻對他顯出一種極大的尊敬。這位軍官知道英國在歐洲享有優勢,知道&ot;它是一個文明的,有創造性的強大國家,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都無法與之匹敵&ot;。馬戛爾尼誇他&ot;通情達理&ot;,&ot;有教養&ot;。一個韃靼人怎麼會瞭解歐洲情況呢?據羅廣樣神父說,法國傳教會會長承擔的諸多工中,有一項是&ot;須去大人物家中拜訪,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有關歐洲、海洋與科學的問題&ot;。這位軍官可能參加過這類談話。
景色變了:風光秀麗,畜牧業興旺。牛羊成群。&ot;羊身很肥壯,尾短而粗,好似一個肉球。&ot;觀察得很準確,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