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1/2 頁)
馬戛爾尼順勢向和珅解釋種種商業上的照顧,他的任務就是來提出這些要求:但這只會給中國帶來好處。
魚兒再次從手指間滑走了。和珅以他慣有的機靈避免&ot;進入討論&ot;。他重複說:&ot;皇上只是為了使節及其夥伴的健康才希望使節動身的&ot;。否則,英國人延長在京逗留&ot;只會使他感到高興&ot;。當馬戛爾尼最後起身告辭時,和珅和兩名副手錶現出加倍的友好。李神父在馬戛爾尼耳邊說他對使團的前景抱有信心。
馬戛爾尼回到住所後便獲悉傳教士正在把皇帝致國王的信從中文譯成拉丁文。不一會,王和喬前來告訴他中堂將於第二天再次接見他,可能是為了把詔書交給他。他們補充說:&ot;為了他的使命的成功&ot;,他完全應該&ot;懇求恩准馬上動身&ot;。馬戛爾尼在日記中寫道:&ot;這番話是對他們悄悄說的&ot;。
中國人建議他自己提出結束在華使命。孔子說:&ot;朱攆而先退,善人之舉也。&ot;這是習慣化的做法。如乾隆極為喜愛的兩個女人就被說服去懇求太后恩准她們自盡,而太后出於仁慈也就表示同意。
馬戛爾尼尚未甘心接受這種免遭侮辱的做法--而他認為這種做法本身也是侮辱性的。他垂頭喪氣,猶豫不決,而伊拉斯馬斯&iddot;高厄關於&ot;獅子&ot;號馬上要啟程的信本應使他作出迅速反應。
當中國人害怕報復時
英國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處境如此之糟。但中國人並沒有獲勝。和珅的舉止是急不可耐,而又小心謹慎。他為達到目的而迂迴前進。英國人固然是蠻夷,但他們是其中一個危險的種族:他們的船隊十分強大。應該消除他們報復的企圖。首先就要拖延。
朝廷主要害怕的是馬戛爾尼竭力想自己留在北京,或者留下一個親信,比如喬治&iddot;斯當東。奇怪的是中國人如此擔心的這個想法馬戛爾尼竟從未有過。徵瑞奉命等著瞧:wait and see在所有國家皆通用。
因為和珅擔心出現難以預料的反應。首先是禮儀方面的:&ot;此時若再將留人住京,斷斷不可各情節向該貢使提及,恐該貢使復生疑慮,託病遷延,或不肯收拾貢物,又推故不領敕書皆末可定。&ot;朝廷沒有忘記馬戛爾尼是如何使他們在叩頭一事上讓步的。誰知道這個洋鬼子會做出什麼事呢?還要注意的是按業已程式化了的禮儀去做:不要引起任何可能打亂程式的事。禮儀要是受到嘲弄,那將是多麼可怕呀!
乾隆也表現出某種內心的憂慮。另一封信表明他在英國人背後看到的是整個英國。蠻夷建立常設公使團實為&ot;心懷窺測&ot;;&ot;其事斷不可行&ot;。但&ot;該國王具表陳懇。非若使臣等自行稟請之事&ot;。
另一份檔案具體說出了這種擔憂:澳門容易受到英國艦隊的攻擊。&ot;今悉英咭利居西洋各國之首。&ot;更糟糕的是:&ot;在西洋諸國中較為強悍&ot;。它還&ot;對各國夷人在洋搶掠&ot;。雖貢使眼見&ot;天朝法制森嚴,萬方率服&ot;,然而在澳門和廣州,&ot;英咭利商船較之西洋別國為多&ot;。若此國&ot;捏辭煽惑&ot;別國夷商&ot;稍滋事端&ot;,&ot;木可不留心籌計,預為之防&ot;。如果英國人利用在北京的固定崗位,便可成為各國夷商的&ot;必然的中間人&ot;而&ot;壟斷謀利&ot;,這對他們將是一張多好的王牌啊!
驅逐外國寄生蟲
規定的期限結束了。英國人必須請求恩准離京。10月2日,騎士們提前把這個訊息送到各地,以便對此事產生的後果進行預防。老皇帝反覆地講他的憂慮並不斷對沿海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