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1/5 頁)
“母親,”
天子陛下握著母后的手,平靜地說道:“兒至今所得之兒女,女兒者,夭折之數十之三四,男兒者,多半數殤……”
說道這裡,皇帝陛下的嘴邊閃過絲苦澀的笑意——如果一意沉淪在失去兒女的悲痛中,他這個大漢皇帝也就別管什麼朝政別管什麼國家,一天到晚就光忙著哀悼吧!
更何況,
一個不足一歲的小兒,
連天家的玉蝶都沒上,正經名字也沒來得及取,這輩子統共才見過三五次面,叫他惦念什麼?
說句不怕人說‘不近人情’的大實話,他現在連那孩子的長相都想不起來了——半點都想不起了。
如果母親真要問有什麼讓他一直無法忘懷,回答是:並不是那個福薄的兒子,而是整樁事件背後折射出來的野心、貪慾、還有——能量。
嘖嘖!
一個僻居北苑的前代嬪御,竟能在未央宮中掀起如此波瀾??!
他劉啟以前還真是小看了她!
幸虧梁懷王早早辭世了,否則,以那女人的心性和韌勁,還不知惹出什麼是非呢!猶記得,當年姓慎的還曾打算收養梁懷王為養子,不過最後沒成功罷了。
聽兒子提到那個曾給自己前半生帶來無數羞辱和隱患的女人,竇太后的氣也不順了:“然也。其從女弟只產昌平。而勝之生母……卑賤不堪問……”
那可是場大危機,還好最後是有驚無險!
“枉費心機……如是也!”
皇帝陛下不知想到了什麼,勾了勾嘴角,淡淡評論道:其實象他們這樣的人家,他們這些人,是最講究命數的。
“夫成與敗,人算幾何?天算幾何?”
大漢天子望了望宮殿飛簷外的半蔚藍半橘紅的長空,幽幽然吟道:“天不佑之人……何惜哉?”
明明兇手算計的是別人,小十四都能因緣際會地湊上去,從而丟掉小命——只說明這孩子有命無運,將來就是長大了恐也是個進則敗壞社稷、退則禍害己身的倒黴蛋。
這種孩子,就是夭折了,又有什麼可惜的呢?
大漢劉氏皇家已有過太多此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貨色,相應的教訓也太深了。
話,雖然冷酷;
卻深得大漢皇太后之心。
“吾兒睿智;不愧掌生民,經略天下……之皇帝。”
竇太后點著頭,不住口地贊同長子的說法:理,的確是這個理!
譬如開國的高皇后呂雉,一意孤行地栽培孃家呂氏家族,不惜擔上千秋惡名大肆屠戮諸王,目的還不是為了她親生兒子的皇位;可最終皇位保住了嗎?非但沒保住,還落得個斷子絕孫的下場。
還有齊悼惠王劉肥的那些兒子們,總想著他們的爹是高祖皇帝的長子,認為帝位就該是他們家的。先是大兒子齊王在呂太后駕崩後見長安有隙可乘,就詐兵起事,想來長安奪皇位,失敗。後來,就是其他兒子們又搞出個‘七王之亂’,一窩蜂地造反;可成功了嗎?最後還不是身死國滅。
倒是先帝,不爭不搶,安安分分地在代國待著,卻被群臣迎入京都長安,奉為天子。
說到這兒,竇太后起了玩笑之心,摸摸索索地戳了戳長子的面頰,笑著問:“阿啟於代宮之時……可曾預知今日?”
“不曾,不曾!”
大漢皇帝也笑了,連連地搖頭。別說前期做單純王子的時候,就是後來訊息傳到代王宮,說父王要在長安登基了,他也沒想過那個至尊至貴的寶座會與自己產生聯絡——父王的原配王后生有四個嫡子呢!
誰又曾料到後來四位嫡王子接二連三亡故,使他劉啟搖身一變成了文皇帝的長子,進而當上帝國皇太子。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