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3 頁)
的經濟形勢。戈巴契夫最終已經厭倦了國際事務中的一種消極政策‐‐沒完沒了的讓步與和平倡議。要繼續做過去很多年間的那個戈巴契夫,戈巴契夫已經覺得很累了。
包羅永珍的改革計劃遇到了他在改革實踐中的無能。改革就是要重新破壞和建設。而他把賭注下到自由派的意識形態上,結果證明自己是錯誤的。&ot;可愛的小棒子&ot;如同俄羅斯歌曲中所唱的那樣是不會自己走的。一種體制邊不願平白無故地改變,它能適應任何情況。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想搞付-麼樣解改革呢?他是否在本能上能充當一位不知妥協的鐵腕領導人的角色呢?
眾所周知,戈巴契夫過去和現在都是-個有著一幅人道面孔的社會主義信徒。從理論上而言,這樣看起來很漂亮:但在實踐中,前總書記是何等地懼怕痛苦的破壞和急劇的轉折啊!他這個人在我們的蘇維埃體制中所養成的根深蒂固、透入骨髓的思想、作風和習慣,致使他從一開始就對&ot;市場&ot;、&ot;私有制&ot;這樣的概念怕得要命。
這種恐懼心態就像女人長衣的拖地長後襟一樣尾隨著&ot;黨的政府&ot;的一切行動。
甚至在8月叛亂之後,戈巴契夫在接受暫時停止共產黨活動的決議之時內心仍極端痛苦!
伴隨著戈巴契夫的新班子‐‐內務部長普戈、新的外交部長別斯梅爾特內赫、總理帕夫洛夫、副總統亞納耶夫等人‐‐的形成,一種&ot;強硬方針&ot;粗具輪廓。在這種&ot;強硬方針&ot;的框子裡還談什麼改革呢?
戈巴契夫有能力去扮演一位&ot;堅強有力的總統&ot;角色嗎?請讀者原諒我的看法有些主觀片面,不過對此我持懷疑態度。自身的天性致使戈巴契夫富有外交手腕,善於妥協折衷,精於玩弄從容不迫而紛繁複雜的人事把戲,更能掌握奧妙的&ot;東方&ot;式的統治法術,但戈巴契夫被那些我們蘇維埃國家機器的&ot;典型代表人物&ot;包圍起來,從而為他自己掘好了陷阱。戈巴契夫賦予他們以巨大的權力,推動自己的班子急劇地改變方針。同時,自身的政治命運又讓米哈伊爾&iddot;謝爾蓋耶維奇與左派勢力對話,與民主派進行政治妥協。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