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第1/2 頁)
「倘若你愛吃乳酪做的菜品,清風樓的兩熟魚亦是一絕,以乳團為餡兒,捏成魚狀。做此道菜的食材便是從張家拿貨的。」文是兮隨口講,「點心也是不錯的,用張家酥油做的滴酥鮑螺,形狀似鮑似螺,也是不錯。」
都說到這份兒上了,不去嘗上一嘗實在說不過去。
申時前後,陸雨昭往清風樓去了。
清風樓在汴梁外城,此時客人不多,氣氛安謐恬靜。陸雨昭找了個臨窗的位置落座,初冬裡出了點太陽,曬得人暖烘烘的怪舒服。
吃個下午茶也不賴,陸雨昭眯起眼睛愜意地想。
「客人要吃些什麼?」跑堂的過來問。
陸雨昭要了兩熟魚和滴酥鮑螺兩樣。
「娘子看著面生,不常來呢。」
「好眼力。」歲微應。
寒暄兩句,跑堂的笑著撓頭,點頭哈腰去了。
這兩道菜品做起來不費功夫,很快就端了上來。
首先是兩熟魚。
幾條金黃酥脆的面魚兒,「遊」於透澈的清湯。湯水很淺,浮著淡淡油花,翠綠的蔥花點綴其間。陸雨昭湊近細細一嗅,很鮮,應當是菌菇熬煮後的鮮味。
果不其然,用筷子翻開面魚兒,湯底下堆碼了一層切塊的蘑菇。
她先喝了一口湯,看似清淡的湯汁,鮮味極濃,佐以淡淡的胡椒和醬油,鹹淡適宜。
再夾起一整條炸得表皮金黃的面魚兒,咬了一口,淡淡奶脂香瀰漫齒間,滿口細膩香甜。
這捏得惟妙惟肖的面魚兒,是一道用粉皮包裹著乳團等餡料的模擬素菜。名為兩熟魚,大抵是因為皮熟和餡熟,兩相組構而成吧?
陸雨昭問跑堂的做法,得到和她猜想差不多的答案。
「魚皮」便是用綠豆澱粉揉的麵皮,「魚肉」則是碾碎的乳團加山藥泥等混合而成的麵糊糊狀餡料。麵皮包好滿滿的餡兒,再捏成一條魚兒,下油鍋裡炸。表皮炸至金黃便可撈出,放在煮好的蘑菇湯裡稍滾上一圈,不用太久,就可以端出裝盤了。
這道菜兼得酥和軟,脆與糯,便是在「魚」的「皮」與「肉」之間。
表皮炸過,是金黃酥脆的,置於菌菇湯後被湯汁微微浸濕,鹹鮮入味。繼而咬破錶皮,飽滿的餡料便爭先恐後地鑽入口齒,細膩綿軟,嫩滑粘稠,還有乳團獨特的奶香味。
這道菜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明明是鹹口的,卻猶有淡淡的奶脂甜香。竟不違和,相映成趣。
有趣的點還很多,一趣在於這仿葷素菜,面魚兒的形狀捏得惟妙惟肖,二趣在拿乳團做菜竟算素食,牛乳(牛奶)放在後世可算不得素菜的,第三趣則是再把魚兒放進菌菇湯裡作「魚湯」飲,提煉出蘑菇的素的鮮味來。
總之是非常符合當朝素食主義者的口味的,茹素齋飯,寺廟祈福,士大夫養生……此等口味需求的出現,從街販小食到酒樓大菜,便宜間或昂貴,在素食這方面皆是下了不少功夫。
據陸雨昭所知,時人的模擬素食花樣真的非常多,假煎肉、假炙鴨、素蒸鴨、玉灌肺、五味熝麩等等數不勝數。
「娘子快些用滴酥鮑螺,晚些就化了,怕是會影響風味。」歲微提醒陸雨昭。
陸雨昭這才把注意力挪到滴酥鮑螺上。
不是她興致缺缺,實在是此類奶油甜品在後世實為常見,不算稀奇玩意。況且她在先前,也吃過蜜浮酥奈花,早已沒了這個時代也能用奶油乳酪做甜品的驚訝感。在她這個現代人眼裡,這個大抵已是失傳間或沒落的古法美食兩熟魚才是罕見物,更吸引她的矚目。
歲微卻是兩眼發光。
到底是小女孩子心性,看到冰涼涼的、甜膩膩的、軟綿綿的,奶香四溢的奶油甜品怎能不瘋狂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