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5 頁)
兩邊都是不肯妥協的人,合作自然告吹。
李小龍和邵氏合作不成,卻給了嘉禾機會。
當時嘉禾派去美國的人其實不是專門去找李小龍,因為連鄒聞懷都覺得,嘉禾要和邵氏爭奪李小龍無異於痴人說夢,但是誰也沒想到李小龍和邵氏談著談著就談崩了。
嘉禾這邊的人帶著十足的誠意找上門來,不僅答應給李小龍每部電影7500美元的片酬,而且還儘量滿足李小龍提出的其他要求,最終打動李小龍,答應回港為嘉禾拍攝兩部電影。
這兩部電影就是《唐山大兄》和《精武門》。
憑藉著和以往功夫片截然不同的打鬥場面,《唐山大兄》上映之後不僅創下香港本埠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而且還在香港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效應。
翌年上映的《精武門》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將李小龍的功夫魅力和極度渲染的民族情緒結合在一起,使得影片大獲成功,不僅在香港破了《唐山大兄》保持的本埠票房記錄,而且還開啟了日本、歐美市場。
嘉禾憑藉這兩部空前賣座的影片賺了個缽滿盆盈,終於有了和邵氏叫板的實力。
此後李小龍在嘉禾的出資支援下成立協和影業,陸續推出多部賣座電影,接連打破香港本埠票房記錄,李小龍也一躍成為國際功夫巨星,影響力甚至傳到了大洋彼岸的好萊塢。
邵毅夫沒想到李小龍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對他而言錯失良將都不算什麼,最讓他鬱悶的還是讓仇家嘉禾撿了這個大便宜。
這邊李小龍氣勢如虹,而邵氏也開始想辦法應對,恰巧此時曾經的邵氏叛將李翰詳在臺灣經營電影公司失敗偷偷返回香港發展,邵毅夫知道李翰詳此時雖然落魄,但拍賣座電影的本事還在,所以不計前嫌的將他重新召回旗下,而李大導演也不負厚望,重回邵氏的首部作品《大軍閥》票房雖然不及李小龍的電影,但也同樣廣受歡迎。
而且李翰詳還有一樁好處,他拍片速度快,往往是李小龍為嘉禾拍完一部電影,李翰詳這頭已經為邵氏拍好了兩三部片子,單部票房雖然比不上李小龍,但也能用數量來彌補。
李小龍電影的產量一直不高,往往是一年或者更長時間才會有一部新的作品出來,邵氏雖然因為錯失了李小龍導致嘉禾崛起,但也沒有讓嘉禾如願以償的將自家超過去。
這一時期雙方可以說是鬥得旗鼓相當,直到素有“冷麵笑匠”之稱的許貫文離開邵氏轉投嘉禾,平衡才被打破。
許貫文原來是無線電視節目《雙星報喜》的節目主持人,後來被李翰詳提拔主演《大軍閥》而一舉成名,隨後雙方合作多部電影,票房、口碑都有不俗的表現,許貫文也因此坐穩了香港第一諧星的寶座。
成名之後,許貫文有意朝著編、導、演的創作型電影人轉變,自己就寫了一個劇本交到邵毅夫手上,希望和邵氏合資拍片平分利潤,但是一向獨斷專行的邵毅夫根本容不下手下向自己提出這樣非分的要求,所以斷然拒絕。
許貫文一怒之下轉投嘉禾,鄒聞懷在看過他帶來的劇本之後,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他提出的所有條件。
三個月之後,這部名為《鬼馬雙星》的電影在香港上映,本埠票房最終竟達625萬,一舉超過李小龍的電影,在香港引發巨大轟動。
雖然這部電影的票房記錄沒有維持太久就被李小龍的新片打破,但許貫文跟著又推出多不新作,在數量彌補了嘉禾之前的短板,嘉禾很快就超過邵氏,並且穩坐香港電影老頭老大的位置一直到今天。
邵氏這邊一開始並不甘心,可無奈嘉禾有李小龍和許貫文兩**寶,年年都壟斷香港電影市場差不多一半以上的份額,時間一長,邵毅夫既覺得臉上無光又感到心灰意冷,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