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第1/2 頁)
這麼一想,燕明庭又再次陷入濃濃的愁緒中,他魂不守舍地回到將軍府,得知趙夜闌已經去翰林院了。
翰林院裡的人看見趙夜闌,神色各異,雖然保持著原來的距離感,可是卻時不時瞅他一眼,欲言又止,卻始終沒人敢搭話。
直到阮弦進來,打破了僵局,他快步走到趙夜闌面前,喜出望外道:「你可算回來了,怎麼樣,這一趟江南行,沒出什麼事吧?」
「還行。」趙夜闌道。
「你可把我們擔心死了!你都不知道,聽說出現旱災,我們大家都急死了,每天都在想法子緩解災情呢。不過幸好你命大,安然無恙地回來了,還解救了那麼多百姓。」阮弦慶幸道。
「你們?」趙夜闌茫然。
「是啊。」阮弦指了指其他人,「他們都挺擔心你的。」
趙夜闌疑惑地環視一圈,其他人面色一緊,似乎是感到不好意思似的,尷尬地別開了臉。
入翰林院也有小半年了,一開始這些老頭子看他不入眼,他也沒有去討好的意思,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了一段時間。沒想到不過是離開兩三個月,這些人對他的態度竟然轉變得這麼快了嗎?
「你不知道,先是江南官員一案,咱們院裡好幾個同僚被派去填補空缺,其他人也相繼升了一職,就連我現在頂替王桂生的位子,成了六品呢。」阮弦拉著他走到一邊,小聲說道,「所以,於公於私,大家心裡都是服你的。更別說你後面在旱災的時候,做的那些舉措,讓大家都對你改觀了。」
趙夜闌瞭然。
這群人成日裡與筆墨紙硯為伍,心思也單純固執些,認為他品格低下時,自然不願與他為伍。可相應的,如果發現他也會為百姓做事後,就自然而然想要親近了。
只是一時間還拉不下臉面罷了。
趙夜闌走到院門外,找到小高,讓他回府拿些江南的特色小吃過來,然後放桌上一放:「大家都來嘗嘗吧。」
阮弦第一個捧場,拿起雲酥就吃了起來,連連誇好吃。
其他人心動,但不好意思上前,趙夜闌便挨個喊了一遍,大家這才順著臺階往下,笑眯眯地圍過來,一邊吃著東西,一邊跟他打聽細節,聽到他說起乾旱時的場景,想想都覺得膽戰心驚。
沒多久,趙夜闌就被宣進皇宮述職了。
趙夜闌早有準備地提著一個包袱,來到了宣政殿,正要行禮,就被趙暄攔下了。
「不必多禮,來人,賜座。」
「謝陛下。」
趙暄將他仔仔細細打量一圈,道:「瘦了。」
趙夜闌苦笑兩聲:「能活著回來就已是幸事。」
「是。」趙暄歉疚道,「若是早知後面還會出旱災,朕一定不派你去江南了。」
「無妨。」趙夜闌習慣性地假裝咳嗽兩聲,忽然間一愣,想到了燕明庭。他現在不是無依無靠的一個人了,也許他可以放棄媚主求榮、卑微求憐的路子。
於是轉眼間,他又挺直了腰背,若無其事地看著趙暄:「其他人未必能辦好這件事。」
趙暄笑了起來,話雖狂妄,卻又是不爭的事實,他倒寧願其他臣子都能這般狂妄,然後交上來一份滿意的答卷,可其他人終究都不是趙夜闌。
趙夜闌將此次的旱災細節都一五一十地匯報了一遍,這一說便是一個時辰,說得口乾舌燥的,茶水都添了好幾次。
說到商戶為了賑災,募集了八萬兩,因此想給他們開啟京城的市場,趙暄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本身趙暄就厭惡先帝管理後宮的那一套,一聽他說欲將絲綢流通到老百姓身上去,他就欣然應允。
趙夜闌也是吃準了他的想法,才敢和淮州商戶們開這個口。他知道趙暄最初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