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用官荒(第2/2 頁)
手操持起來。”
“也不會增補職缺。”
“你們放心,朝廷會給你們一展所長的機會,給你們分配合適的官職,考慮到諸位這些年在東宮的不辭辛苦,孤也會上書,讓吏部給你們調職時都提上一品。”
有了升官的保證。
許多人也不再嚎了,當官不就是為了升官嗎?
萬一就分到了適合自己的官職,一坐就是好幾年了。
只有極少數的精明人這會還在悔的捶胸。
託詞,都是託詞。
在外當官,要冒著隨時革職被貶的風險。
在東宮當官,不僅是鐵飯碗,還有不時的恩賞可拿,這是一品的俸祿之差能彌補的嗎?
他們怎麼就迷了心竅,沒反應過來呢。
事已至此,誰也說不了朱標一個不是,甚至這群人中以後真有人發達了,他也得牢牢記住朱標今日的提攜之恩。
反正橫豎不虧。
朱標自然不會後悔。
只是送走了這批人之後,看著一下顯得有些空蕩蕩的東宮,聯想著缺人的六部五寺,朱標不禁感慨到:“如今科舉難以推行。”
“處理奏書的問題倒是解決了。”
“可朝野上下仍到處缺人。”
“沙場校閱,招錄生員的手段,對朝廷而言都不過是杯水車薪。”
“必須得有一套臨時可用的招募人才之法才行。”
“升弟可有想法?”
現在知道擦屁股難了。
株連的時候幹什麼去了?
常升腹誹了一句,但辦法還是得想的。
“朝廷想招人,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問題是招現在對口的可用之才,就沒那麼容易了。”
“這種事,得找個名頭夠大的帶頭。”
“思來想去,還得是姐夫出馬。”
“我,怕是不妥。”
朱標搖了搖頭。
他是大明儲君,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朝廷的顏面,如果以他的名義向外招人,很容易被人聯想大明將來是不是都要以舉薦選官,很多人更會就此開始四處鑽營,進而動搖科舉制的根本,影響天下孺子科考正道。
常升一看朱標理解錯了他的意思,頓時笑到:“姐夫你誤會了。”
“咱們都知道,科舉才是正途。”
“我的意思是,讓姐夫你修幾封書信,讓那些已經告老還鄉,德高望重的老臣們發揮一下餘熱。”
“在各省府學風濃厚之地,以類科舉之法,替朝廷培養,甄別,舉薦人才。”
“其中之表率,就是姐夫曾經的老師,太史公宋龍門(宋濂)。”
“這是不是得姐夫自己出面?”
朱標恍然失笑:“我竟把宋師給忘了。”
“聽聞宋師初回金華的頭幾月,來訪的拜帖邀約幾乎堆滿書房,都希望宋師能為他們舉薦一二。”
“幸虧宋師整日閉門不出,只蒐羅古籍。”
“這才讓大家的熱情消退下去。”
“我這就給宋師休書一封,說明情況。”
作為與高啟、劉基並稱的“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的“浙東四先生”,宋濂的文名在整個大明都是公認的。
尤其在劉基高啟相繼死後。
宋濂的文名更是無出其右,尤其在浙東,那更是被士子學者奉為共師的人物。
只要有他幫忙。
整個浙東都可以算作朱標的後備人才基地了。
只是為了大局和平衡著想,朱標得多找幾個人,絕不能將所有的希望全押在一個地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