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朱雄英:挖坑,我是專業的(第1/2 頁)
“孫兒還學了術算。”
“三舅是這麼和孫兒說的,術算一道,看似粗淺,實則博大精深,與萬事萬物都有關聯。”
“就以孫兒繪圖為例。”
“孫兒來給皇爺爺推演一番大明盛世的時間。”
朱雄英重新抽了一張宣紙,提筆問到:“皇爺爺,孫兒請問,如今大明有多少人家,田畝,畝產又是多少?”
“大概九百萬戶,五千萬人丁。”
“田畝約莫二百萬頃(明代一頃等於一百畝),至於畝產,我大明有優質稻種,再加精耕細作,以黃河為界,北方畝產超過三石,南方畝產能達到四石。”
為了方便計算,老朱報了個模糊的數字。
朱雄英提筆在宣紙上將這些資料用數字全部標了出來。
“孫兒寫的這是什麼?”
“這是三舅教給孫兒的阿拉伯數字,便於計算用的,還有一個九九乘法表,孫兒一會一併寫給皇爺爺看。”
朱雄英隨口應了一句,隨即便在宣紙上專心的演算起來。
一邊演算,一邊還不忘解說。
“如今大明地廣人稀,皇爺爺遷人口,施仁政,使百姓休養生息,國力與人口自然都是上漲的。”
“在耕地墾無可墾前,大明的田畝和產出都將呈上升之勢。”
“史料記載,歷朝歷代耕田最多的,也不過八百多萬頃。”
“孫兒斗膽,以千萬頃耕田為限。”
“千萬頃耕田,南北耕地各算一半,合計三十五萬萬石,如不遇上天災人禍,氣候變遷,這大抵便是我大明的巔峰糧產了。”
“一個普通百姓一日平均要消耗一斤米。”
“也就是說,我大明的巔峰量產,可以養活一萬萬人。”
聽著自家太孫這引以為傲的口吻,老朱也與有榮焉,歷朝歷代的賢明君主,千古一帝,有哪個能像他一般,真真切切的把百姓放在心裡。
能切切實實養活這麼多人的。
“只是話說回來,耕田及人丁的變化,在皇爺爺一朝,只怕不會有太大的增長。”
“哦,這是為何?”
“如今大明,地廣人稀,皇爺爺遷人丁雖是無奈之舉,百姓卻難免人心惶惶,再加上皇爺爺仍舊派兵在外,討伐元庭,對百姓而言,這就是江山未穩的跡象。”
“在此期間,五千萬人口變化不會太大。”
“就算是有所增加,只怕也是被搜出來的隱戶。”
“所以,怕是要等到未來父王繼位後,國朝才能真正安穩。”
老朱並沒反駁。
事實上,他如今所行的一切雷霆手段,就是為了方便太子將來可以順利繼位。
“按百姓多子多福的觀念,待到糧食出產足以養活一家老幼之後,就會大量生育。”
“每戶生養六七口新丁,稀疏平常。”
“孫兒翻閱史料縣誌,發覺男子平均壽數為四十,女子平均壽數約為四十五,算上生育的週期,便以三十年為一代記。”
“大明開國三十年,人口約莫五千萬。”
“除去老幼,青壯男女的數目約莫三千萬,隨著大量荒地開墾,糧食產量增加,百姓開始大量繁育,人口預計增長九千萬。”
“然而,算上孕婦難產,再加嬰兒夭折的比例,這九千萬,能剩下四千萬就不錯了。”
“大明開國六十年,人口約莫七千萬。”
“老一輩已然身故,新老一輩開墾的耕地更多,能養活的人丁也更多,生育的時間開始延長。”
“人口預計增長一萬萬兩千萬,實際增長五千五百萬。”
“大明開國九十年,人口約莫九千五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