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5 頁)
尬了下,忘了解釋這個現代經濟學名詞。“這麼說吧,若是物價太高,百姓們便買不起商品,從前十文錢一斗米,現在成了一百文錢,商家看似賺了錢,其實卻不知,自己手上的一百文錢已成了十文錢,那自己積累的財富也就莫名貶了值。
而同樣,百姓們手中錢財有限,也買不起商家的貨物,貨物便大量囤積賣不出去,這樣,既賣不出貨,錢袋裡的銀子也急速在貶值,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漣漪慌亂地解釋著,也不知這些“古代人”能不能聽懂。
其實,他們都是能聽懂的,這些人日日與銀子和商品打交道,聽了漣漪的話,真真的後背一身汗。
不排除之前有人想發戰爭財,如今想來,那卻是隻顧眼前利益,即便是賺來了銀子,但銀子貶了值,而已有的財富縮水,又和沒賺有什麼區別?
何況,鸞國的平穩經濟若是沒了,他們以後還如何做生意?和誰做生意?
他們是商人,求的是長遠發展,不是亡命徒!
所有人都沉默了,一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邊感慨這蘇漣漪看似年紀輕輕,其實想的問題卻無比長遠,她可以跳出眼前這個小圈,而看到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佩服,不得不佩服。
眾人都知曉了,歐陽老先生,為何要邀請蘇漣漪。
老先生呵呵一笑,“想必諸位,都知曉了吧。”
眾人都點頭應允,整個廳堂在座的都明白了,就一人越來越糊塗,那人就是蘇漣漪。
她哭笑不得,很是無辜,“老先生,您道是說啊,漣漪還不知原因呢。”
眾人都哈哈笑了,這蘇漣漪小姑娘,真真可愛。
漣漪被大家笑得後背發毛,用求救的目光看向歐陽老先生。
老先生道,“老夫是因蘇姑娘新穎的銷售模式才注意到的,她可以衝破我們鸞國商業的固有模式,不再拘泥與自家鋪子,而是僅僅成為一個專門生產的商家,將貨物交給外人,開拓市場、自負盈虧,這樣,既減少了自家的前期投資付出,又可將全部精力放在生產上,開發出更多更好的商品,諸位說,這,算不算是一種創舉?”
眾人都連連稱是。
蘇漣漪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的“銷售模式”被歐陽老先生所認同。不得不說,老先生是名有遠見之人,不愧是商業泰山北斗。
她的模式就是黃金模式,並非她蘇漣漪有多麼厲害,而是因為這模式是經過幾百上千年的實踐而來,她是現代知識的剽竊者,在古代,撿了便宜。
其實,這就是產業鏈細分罷了,資本主義經濟常乾的事。
歐陽老先生繼續道,“諸位都會疑問,為何我歐陽尚默眼光獨到、高瞻遠矚,其實並非如此,老夫已棄商三十年,也許就是因為如此,才可真正跳出眼前的利益圈,看得更遠。”
眾人點了點頭,都是認同,他們年年參加群菁會,每一年都要聽歐陽老先生的建議,而老先生的高見,**不離十,都會成真。
歐陽老先生繼續道,“老夫今年七十有八,有些愚見倒可以解釋,只是這蘇姑娘以一十七歲之妙齡,眼光如此長遠,才真是難得。”
一眾人都連連稱是,誇獎著蘇漣漪,稱其為鸞國商業奇女。
蘇漣漪有苦難言,看來這群菁會,她的目標非但達到,而且還是超額完成任務,她算是徹底“成名”了。問題是,她真不想成名,她只想做個小買賣,夠溫飽奔小康,僅此而已。
這些道理看似簡單,但此時畢竟是封建的古代,這原理絕無人提出,她是第一人。
人人都以為是她蘇漣漪遠見,其實只有她自己知曉,這些,只是現代的經濟常識罷了。
後來的話題,都離不開蘇漣漪,無論說什麼,都要蘇漣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