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拍賣會(第1/2 頁)
賞花宴過去之後,宮裡就再次安靜下來。
其實幾位后妃還是想多辦些宴會,多讓這些男孩女孩們進宮,想要再多幾次近距離的觀察。
但是邊關打仗,國庫一筆一筆銀子送過去,現在前朝後宮都開始縮減用度。
五月時,皇宮放出了一半內侍宮女。
歲安與前朝政事的興趣並不大,一開始他立志於開酒樓,吃遍天下所有美食。
後來賺了不少的銀子,他忽然又覺得賺銀子也挺好玩的,在開酒樓的同時,也開始跟各個商會打交道。
這回國庫空虛,歲安知道這個訊息之後,就通知各個商會,舉行了一次拍賣會。
這個主意,是張昔年出的。
自古以來,社會階級分明,分為士、農、工、商四大階層。
其中,商人雖然擁有巨大財富,但其社會地位卻相對較低。
然而張昔年卻知道,隨著時代變遷和經濟發展,商業對於國家繁榮是很重要的,它已然成為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商人們有錢,但也只有錢而已 他們的社會地位,依舊低下,而這次的拍賣會,張昔年給了他們一個擺脫低下地位的機會。
這場拍賣會,拍賣的不是什麼宮裡出品的奇珍異寶,而是皇商牌匾。
只要拍下這些牌匾,代表著就獲得與皇室合作的機會,意味著他們與普通商人,已經不一樣了。
對於那些渴望提升自身地位、追求更高榮耀的商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
士農工商,這四個字清晰地展示了古代社會階級的排序。
商人之所以居於最末,原因在於古人認為商人自身並不參與實際的生產勞作,僅僅依靠倒買倒賣手頭的商品來牟取鉅額利潤,並未能給社會帶來實質性的益處。
反而,這種行為容易引起農民們的嫉妒之心,進而誘使他們放棄耕種,紛紛投身於商業領域。
倘若多數人都選擇棄農從商,無人再願意耕耘土地,那麼對於一個以農業為支柱的封建朝代而言,其根基必將遭受重創。
正因如此,統治者才會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使得商人階層備受歧視。
儘管他們能夠積聚鉅額財富,但法律卻明文規定禁止他們身著綢緞衣裳或搭乘奢華車輛出行。
於是乎,“雖富無所芳華”便成了商人的真實寫照。
不僅如此,從商者,及其子嗣都被剝奪了從政為官的權利。
這樣的限制無疑使得商人在社會地位和政治權力方面處於劣勢,難以與其他階級平起平坐。
而有了皇商的牌匾,就可以無視這些條條框框,其孩子也可以如同其他人一樣,參加科舉考試,入朝為官。
這是拿錢財換取前程的事,只要不傻,就會知道皇商牌匾帶來的意義。
這個訊息五月中旬散發出去的,不過一個月,就傳遍了整個大晉,得到訊息的商人,都帶著萬貫家財進京了。
拍賣皇商牌匾的日期在八月,六月初整個京城就開始有大量的商人來了。
人多的,整個京城人滿為患,無論是客棧酒樓,還是畫舫花樓,都擠滿了這些外來的商人。
這些商人有些是真正過來拍賣皇商牌匾的,還有一些,是過來尋求商機的。
“歲安這個主意可真不錯,這段時間京城來的商人不少,我的那些鋪子,一下子賺了不少錢。
可想而知,這十塊皇商牌匾拍賣出去,能為國庫帶來多少銀子。”
最起碼能支撐長安他們,在邊關打三年仗,皇上在心裡想到。
張昔年道:“這是為國效力,是他應該的。”
皇上看了一眼張昔年,過來抱著她,這件事情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