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2 頁)
年輕的先生一時頭大,我們幾個學生也齊齊盯著那木罕,這貨明顯是來拉低我們文化課平均分的呀。那木罕被大家圍觀著,懵懂過後,才漸漸回過味來,知道自己對讀書習字一竅不通,還頗有自知之明的紅了臉,嘴上卻傲嬌著:&ldo;我……我可以學!&rdo;
安童、不忽木見他那副模樣,噗嗤一下笑了,大家商量片刻,還是安童提議:為了遷就那木罕,就讓王恂先生用蒙語教課,先不講經義,改講歷史典故,課餘之際,再讓那木罕惡補漢字漢語這一關。
其實我也求之不得,講故事畢竟比講四書五經有趣多了。就同我看百家講壇寧願聽易中天品三國,卻不願聽于丹講論語一個道理。乾巴巴地講儒家經典,就像給你灌心靈雞湯一樣,雞湯味道再好,也得看人家樂不樂意喝呀。
奈何王恂講課還是中規中矩,講的都是歷代明君聖主,如何正心修身啦,如何虛心納諫啦,如何親賢臣遠小人啦,如何興王道平天下等待,讓我這種愛獵奇的小有失望,而那木罕明顯喜歡亂世諸侯混戰的故事,如三國、魏晉南北朝等等,更是不一會兒就打起了呵欠。
談到歷代治亂興衰等縱向歷史大問題時,安童就來了興致,拉著不忽木和王恂進行高層次的交流。雖然不是很感冒,但秉著求知的精神,我還是打起精神來聽。王恂講史很有針對性,很愛選取少數民族帝王中傾心漢化的那一類,如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金章宗等等,並舉出反面典型,如北齊高家因鮮卑舊俗深厚而導致貴戚跋扈、貪墨成風、內政不修,而留下亡國遺患等。最後得出中心思想:&ldo;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欲為中國之主當行中國之道&rdo;。
課間休息時,王恂便讓我們練字,趁機給那木罕補課。之前,在真金的督導下,我練習漢字已有三年,描紅描了一年,臨摹兩年,如今能寫出一筆豐潤端莊的字了。王恂看了也稱讚說&ldo;雖是未具風骨,但也頗能看了&rdo;。安童練的是柳體,楷書中還帶了點行書的味道,勁拔剛健,王恂點評道&ldo;氣韻根骨皆備,只是略顯鋒銳了&rdo;。他聞言,默默想了一會兒,也低頭揣摩了起來。
輪到那木罕,這貨正苦哈哈地拿著毛筆在紙上亂劃拉呢。這也難為他了,他連口語都聽不懂,更別說寫字了。王恂首先糾正了他的握筆姿勢,而後教他橫豎撇捺點的寫法,讓他從最基本的筆畫開始。
他只略略聽了一耳朵,就沾滿了墨,拿筆在紙上縱橫起來,一落筆,用筆的法度就忘了,無論橫豎撇都是圓滾滾的,很像後世的加粗的黑體字,卻還不能做到橫平豎直,更別說勾鋒一類的技巧了。他寫完後,看看自己的字,又看看安童的字,頓時氣惱不已,把紙筆擲在一邊,賭氣要回去。
我見狀,不懷好意地安慰道:&ldo;你的字雖然差了些,審美上還是沒問題的。&rdo;奈何這貨聽懂了,更加生氣,安童只得把我拉開,又來勸解一通,只說&ldo;入了門就好,慢慢來不要急&rdo;。
從學堂出來,並未感覺疲累,因為王恂講的是歷史故事,還是相對輕鬆,倒是那木罕抱著一堆讀寫作業苦大仇深地回去了。
回自己住處的時候,恰巧碰上王文統從忽必烈處奏事回來,想到自己正好有專業問題要問他,我便迎了上去。
王平章老先生雖已六十多歲,但依舊腰直背挺,步伐穩健,行動間自有一股精幹之氣。我想起前日裡他剛剛對竇默等儒臣用了個大招,便知這位也不是吃素的,自然不敢輕慢了。對他印象說不上好,但也不至於厭惡,而且王平章理財確實有兩手,是個實幹家,這點還是讓我很佩服。
見我過來,他不慌不忙地躬身行禮,我忙叫他免禮,上前問道:&ldo;我有一事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