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第2/2 頁)
還沒到能參與決策的層面,能讓我聽聽訊息就不錯了。真金的級別高一些,每次議事,忽必烈都能帶上他。我的三個姐姐也回來了,其中,三姐茶倫算是有主見的,也能參與議事。我呢,就只能聽聽邊角新聞了。
年後,安童還帶著別速真來過幾次,走親戚是一方面,主要是想打探霸突魯的訊息。我每次見他,只覺得這小少年眉間都帶著一股悒鬱之色,悵悶不樂的。察必知道這個外甥早熟,心事重,待他聞及霸突魯時,只能安慰道:王爺輕身北返,鄂州一帶須有個心腹坐鎮善後才可;蒙軍已與宋國議和,不會再動刀兵,是以不必擔心霸突魯的人身安全。至於他傷病一事,當然是緘口不言了。安童明事理,知道眼下是敏感時期,問清情況後,也不再提及此事了。
第29章 表態
忽必烈與東道諸王、駙馬勛貴們熱情地友好往來,釋放的一個訊號就是:俺想競爭汗位,兄弟們有意向來表個態唄!
不過,這事絕對不能由他自己提出,否者,若無人響應,他就徹底坐蠟了。眼下,有實力有資格角逐汗位的就是拖雷系的幾個嫡出大王。旭烈兀遠在波斯一帶,雖正往回趕,但主要是給蒙哥汗奔喪,並無意爭奪汗位‐‐他更樂意在波斯一帶當個土皇帝!這麼一算,候選人就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了。
然而,對比一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情況,就會發現問題很複雜:第一,阿里不哥是嫡幼子,有資格繼承蒙古本部和最豐厚的家產軍隊,身份上比忽必烈更勝一籌;第二,阿里不哥長期留駐和林,與西道諸王交結甚密,從眼下的局勢來看,大部分西道諸王還是倒向阿里不哥一邊的,比如金帳汗國的別兒哥,察合臺汗國的阿魯忽等重量級宗王;第三,阿里不哥身在和林,有地利優勢,畢竟,推舉大汗的忽裡臺會議按一貫傳統都要在蒙古本部召開;第四,忽必烈推行漢法,在保守的蒙古貴族那裡早就不得人心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