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下載華夏名將錄 > 第425章 守江必守淮

第425章 守江必守淮(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列國大修士凡人流:參天竊道仙子很兇魔王,穿越百年的愛!驚霄長風破浪濟滄海0修個仙,泡個妞靈淵啟世:逆途破穹家族修仙從鎮族神劍開始修仙問道之初入仙途長生從靈畫師開始回舞九天萬古鎮天修真雙雄地球源起:玄幻古史穿越了,靠賣靈藥變強乾心論道靈骨仙緣仙淵破天異世帝尊是神偷

“正要派人去請棗軾先生,沒想到我前腳剛到,先生也聞訊而來,正要向您請教此早熟稻是否與我們大漢的水稻不同。”劉辯說完後,立刻將完全成熟的早熟稻遞給了棗軾。

其實劉辯心裡還是有些忐忑,雖然之前他對來敏非常肯定的回答:“占城稻適應性極強,不擇地而生。”

但是華夏自古以來,南北差異還是非常巨大的。

從上古時期有文獻記載開始,北方的農作物多以粟與黍為主,南方的農作物則多以水稻為主。

從北方已知的龍山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都出現了有關粟的記載,到了仰韶文化中期,粟已經在中原地區大面積種植,成為了百姓日常必須的食物來源,為部落文明的出現提供了基礎。

而南方長江流域大溪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嶺文化中,都出現了有關水稻的記載。

黃河流域雖然也曾經出現過水稻,但地域分佈與種植面積都非常有限,僅僅在渭河與伊洛盆地發現過種植水稻的痕跡。

商周時期,原產於西亞的小麥,開始傳入華夏。

那個時代,北方是華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小麥第一時間成為了北方人的主食,開始與粟、黍並駕齊驅,大有後來居上的樣子。

不過,商周時期,粟與黍仍然佔據主導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飲酒風氣盛行,而粟與黍正是重要的釀酒材料,所以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階級對於粟與黍的需求遠大於小麥。

秦漢時期,隨著大一統局面的形成與農業技術的發展,糧食的產量也迅速提高。

特別是鐵製農具的普及,讓農作物不再侷限於一個地方,許多地區開始嘗試種植本地沒有的農作物。

秦朝與西漢因為定都關中的原因,開始大力打造這片天下沃土,多個水利工程的新建,使得關中地區成為“天下陸海”,有“八百里秦川”之稱。

這個時期,南方的水稻也開始進入關中與中原。

到了東漢末年,水稻也從中原進入到了河北地界。

而冬小麥因為其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在土地裡過冬,在北方得到大力推廣。

小麥在北方已經成為僅次於粟的農作物,同時因為水利工程的不斷增多,灌溉系統的不斷完善,水稻在中原與北方也開始大面積種植。

華夏所謂的北方與南方,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

對於大部分廣東人來說,南嶺以北,過了韶關皆是北方。

而在大多數東北人眼中,跨過燕山,出了山海關,皆算南方。

不過,自古以來,對於華夏兒女來說,只有那一山一水,秦嶺淮河才是南北兩個地域的分割線。

從氣候來看,秦嶺阻擋了冬季的冷空氣南下,夏季的溼潤氣流也難以北上,導致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

這種氣候的差異直接導致了南北兩側的植被差異。

南方基本以水稻為主,而北方則是粟、黍、小麥等農作物。

從文化來看,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受到黃河文明的影響,而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則受到長江文明的影響。

黃河距離中原更近,黃河文明更貼近中原人的生活方式、民族風俗。

而長江流經的區域大部分是古代楚國、吳國、越國,長江文明更貼近吳越、楚文化。

從現代來看,秦嶺淮河是一月份零度等溫線,是八百毫米年降水量線,是亞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

從政權來看,戰國時期,楚國在秦國崛起後,將都城遷到了壽春,這裡正是淮河一線。

三國時期,吳國與魏國的多次交鋒也都是圍繞淮河一線展開的。

目錄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李青踏上修真途我,女帝相父,開局指鹿為馬笑閻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