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2/5 頁)
兩人甫踏進店內一步,大伯(服務生)就湊了上來,伶牙利齒地向他們招呼一番,並帶領他們來到裡面的座位。
“官倌,今兒個咱們小店大廚雲集,任何美食應有盡有,不曉得您們要點些什麼酒?”
“來一壺銀瓶酒好了。”
“哎呀,客館,您真是識貨,這可是咱們小店的珍藏美酒啊!那麼請問要點些什麼菜呢?”
提起開封的名菜,就是以從黃河捕撈起來的鯉魚所烹調的佳餚。
“鯉魚是少不了的,其它還有什麼招牌菜?”
“蟹釀橙如何?將蟹肉包在柚子皮裡蒸煮而成。”
“這要吃這個!”
白龍王從上桌面伸出上半身,青龍王忍著笑意,點了二人份的蟹釀橙。
“還有呢?”
“山海兜如何?將魚肉、蝦跟山菜用薄皮包住蒸煮而成,薄皮是用綠只粉弄成的。”
“這道也來二人份。”
這個時代的中國料理比較不見油膩菜色,倒是清淡的蒸烤口味相當普遍。
另外又加點了白飯、清湯以及飯後的甘豆湯之後,兩人輕啜起飯前茶。
“待會還有不省地方要逛,先填飽肚子要緊。”
“是不是要揪出摩駝跟稜騰,把它們除之而後快?”
“在這之前先去打這附逝有沒有道觀。”道觀指的是中國傳統民俗宗教——道教的寺廟。
“為什麼?”白龍王露出不解的表情,青龍王則瞟了他一眼。
“本來是不需要這麼做的,就因為某個大懶蟲沒有用功背熟,現在只好另外找一個懂得五傘聖咒的人。”
“啊……”
“否則就算發現摩駝,屆時恐怕又會讓它逃脫,而那兩個怪物或許在心裡盤算著只要躲過中秋、也就是這個月十五日即可逍遙法外。不過就算到了八月十五仍未制服它們,我們也不可能撒手不管徑自回到天庭。”
“所以才要去道觀找人嗎?我明白了。”
道教也對古代日文文化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三月三日的女兒節、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七月七日的七夕,以及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全部都是由道教流傳到日本的傳統節日。
此外,易經、仙人、陰陽五行、風水、“氣”的要領等等均來自道教的觀念。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死後大多被奉為道教的神祗。例如“三國志”的關羽就是道教的“關聖帝君”,簡稱“關帝”。
道教亦與中醫淵源已久,與其稱之宗教,不如視為中國民俗文化或許來得比較恰當,也因此另一方面被認為“不合科學邏輯的迷信”,在現代亦受到諸多批評。
“讓二位久等了。”
隨著宏亮有力的吆喝,大伯送上菜餚。技巧熟練的大伯有辦法同時用雙手雙臂甚至頭頂端菜,一個人一次可以運送三十人份的料理。只見這位大伯一口氣端來三枚大菜盤、兩個大碗加上幾個小盤跟飯碗,手腳利落地排放在桌面。其中一個大碗盛著霧氣騰騰的熱湯,大伯連一滴也沒灑出來。白龍王一手拿起小盤子,不由得輕聲驚叫。
“咦?盤子跟飯碗怎麼都不是陶土做的?”
“是用銀做成的。”
“銀!?怎麼這麼奢侈啊?”
宋代是高階飯館大多使用銀製的器皿,銀製器皿掉落地面不會掉破,又不會生鏽腐朽,此外銀一遇到毒或腐壞的食物立即變色,使用銀製器皿即是證明“我們店內的料理絕對新鮮!”
倘若店面發生火災,即便銀製器皿遇熱熔化變形,只要事後再蒐集起來全部熔化重新制作即可。當戰事發生必須遠走避難之際,就把銀製器皿敲碎壓平之後疊在一起帶走,等到了安全的場所再重新制作。既然是銀,便能直接取代貨幣使用,兼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