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2/2 頁)
徐緩的奏響,透明的冠音生動的描繪了各種大小不一的鐘互相撞擊發出的「叮鐺」聲,在左手波音親切的呼喚聲中,讓程曉羽似乎從演奏者精雕細刻的鍵盤彈奏中感受到了流水潺潺般美妙的瞬間幻象;搖擺的節奏、變換的織體、登峰造極的技巧將音樂表現得像充滿了五顏六色的肥皂泡,光怪陸離的頭飾那樣的五光十色,隨著和聲色彩性寫法的對比,清脆的裝飾音與輕巧的音型一唱一和,將節日熱情的幽默氣氛在無窮動中匯聚成熱烈的旋轉,精湛的彈奏法、準確的詩意表達、鮮明的舞蹈性使程曉羽的想像也上升到猶如疾風驟雨的高潮。
四分多鐘的演奏讓程曉羽完全對這個曲子的印象發生了改觀。他原本以為李斯特當年改編這首曲子就是為了裝b,因為它所需要的高難度技巧實在是讓人望而生畏。而聽過蘇虞兮演奏之後,他發現了這首曲子極限的優美,而這種美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表達出來。
鋼琴聲停,外面又響起了如暴風驟雨般的掌聲,這個時代懂得欣賞古典音樂的人遠遠比前世要多,彈得好壞自然大家心裡還是有譜的。更何況由於先天條件的限制,出名的女鋼琴家就少,像蘇虞兮這樣的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單就《鍾》這一曲的演奏勉強能算的上大師級別了,況且還是個長成的這般美麗的極品,怎麼能不受追捧和歡迎?《藝術家》都曾邀請過蘇虞兮為其做專訪,但被蘇虞兮婉拒了,她覺得自己的技藝並沒有資格上這樣的頂級雜誌,卻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不只是鋼琴。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