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部分(第4/5 頁)
若是敵人不從東線逃跑,那麼再趕向貝州,若敵人還不從東線逃路,向冀州行軍,然後聽候調令。”
“喏。”
“曹將軍,依宋公之建議,再麻煩你一件事,軍中為防萬一,備了冰鞋,你去後方,將會溜冰的兵士集合,藉助諸河道冰封之即,帶著數萬兵卒滑向高陽關,否則王相公那邊兵力還有些不足,再將前經詳細戰況告訴王相公,協助他指揮調動佈置。這裡還有一道陛下的密詔,若是王相公怯戰,或者指揮不當,君可以取而代之。”
“喏。”
“李繼宣,劉用,你們帶五千騎兵速去鉅鹿,若敵人不從東線逃跑,必從鉅鹿經過。那時大約是傍晚時分,我會派輕騎追上,你們再從鉅鹿殺出,將敵人拖住,拖到我軍大部騎兵上來為止。”
“喏。”
李繼隆將諸將士輪換著用,以儲存體力,然後與遼軍捉貓貓。
但還有,第二天蕭撻凜倉皇失措地撥營前進,雖然兵馬越來越少了,可離北線也越來越近。
李重誨帶著一部輕騎趕了過來,在遼軍前面喊話:“告知貴國皇帝,貴國太后已經入斂,陛下下詔,準備運到貴國隆重安葬。請貴國皇帝速速投降,陛下將拜遼國王開府儀同三司同平章事,世代蔭補,永享實封一萬戶。”
破了宋朝所有官制的底限,拜王加一品官,另外還可以世代蔭補這個王爵與萬戶收益。
不過蕭撻凜站在高崗上問了一句:“你這個降將,我問你,後周柴榮何在?南唐李煜何在?北漢劉繼元何在?蜀國孟昶何在?南漢劉鋹何在?吳趙錢淑何在?”
這些人當年宋朝說得也很好,可大多數死得不明不白了,也未見什麼世代恩蔭。
李重誨嘆息道:“既然這樣,我只好再傳達一下陛下的另一份詔書,前面諸位遼軍聽好了,誰能捉住遼國皇帝者,賞錢十萬緡,隨時捉到隨時封賞(咱不象你們太后下詔什麼十萬兩黃金,不玩虛的),即拜一等國公,三公,若是殺死了遼國皇帝,賞錢一文。”(未完待續。。)
第五百十六章 持中與未來
“陛下,遼國兵力最巔峰時不是現在,而是在陛下兩次北伐之時。表面上看兩次北伐是指揮失誤,實際不然,它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遼景宗一朝時遼國用兵很少,只有小規模的戰爭,既磨練了兵士,將士也得到很好的休息。但我朝剛剛用兵江南,再度用兵河東。若是當時先帝聽從臣之進勸,休息幾年再戰,也許就會是另一個結局。因此兩次北伐因士兵久戰厭戰而失利。”
“但是遼國那邊同樣如此,遼國在好戰的蕭燕燕帶領下,與我朝多次交戰,同時又徵高麗,女真、韃靼與烏古敵烈,士兵也漸漸厭戰了,這才是深層原因,然後加上李繼隆的指揮能力,故兩次擊敗遼國第一名將耶律休哥。從岐溝關之戰中,遼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雖然瀛州一戰與望都一戰,他們算是小捷,可那不是代表著兩國將士真正的實力,完全是傅潛、周瑩懦弱導致的結果。”
宋九說道。
不僅如此,就是史上宋朝那麼大危機,澶淵之戰中還略佔上風,因此楊六郎與寇準等人要求決一死戰。不過那時候形勢似乎更危險,王超死死地將十幾萬河北軍隊聚集在遙遠的定州,閉門不出。西北又有一個強敵。
這才導致趙恆不得不城下議盟。
實際那時將曹瑋或者李繼隆調到定州擔任主將,恐怕形勢又是另一個方向。
但真相是,遼軍雖南下攻破了數個城池,真正交戰時。卻是從前線一直到澶州城下,屢屢失利。
隨後遼國又被李元昊打得狼狽鼠竄。
然而這個道理。居然沒有人察覺。
因為城下結盟,宋人恥辱。只好遮掩,誇大了遼國的戰鬥力。假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