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朝冠禮(第2/2 頁)
一對有情人活生生地拆散。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王母娘娘每年只允許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這天相見。
天上的銀河,擋住了他們相會的腳步。喜鵲便從各地飛來,停在銀河上,為這對有情人搭起了一座鵲橋,讓他們在橋上相會。
聽得菲利克斯仰頭望天,淚水連連,直呼王母太殘忍。
這時,伍少傑的大姐伍英華和姐夫帶著兩個孩子,提著一鍋豬腳花生湯便跨進了書齋的院子。
伍英華三十四歲,比英子大十一歲,是伍少傑的大姐。
她嫁在了離鳳凰鄉十里路遠的新鄉村,離鳳凰鄉較遠,每年回來的次數,便寥寥無幾。
丈夫是個鄉村教師,生有一男一女,大女兒今年十歲,兒子八歲。
平時在家打理家務繡花,照顧孩子起居飲食。
每年除了煮初七,大年初二回孃家,其他時候便不見回來過。
二姐伍英秀,今年二十九歲,嫁在離鳳凰鄉三里路的青溪村,也即是阿香姐的孃家那個村落。
老公是村裡的小幹部,生了兩個兒子,大的今年七歲。小是今年五歲。跟大姐一樣,也極少回孃家。
自從伍少傑偷渡成功後,倆姐妹總算有時乘著孩子上學的時間,回來看望一下父母后,便匆匆趕回去。
伍少傑媽媽長年病歪歪,聽說年輕時因為家窮,生孩子月子沒做好,落下的月子病。
她剪著齊耳短髮,瘦瘦弱弱,臉色雪白,長年沒有一絲血色。
每天早上,便有氣無力地坐在葡萄架子下,一邊拿著扇子扇著炭爐熬著藥,一邊手掩著嘴,不停地咳嗽著。
伍少傑的父親明叔,則挑著糞桶,去自留地澆青菜,順便摘下一把,中午回來煮。
明叔每天從田裡回來,都是在葡萄架下,一邊洗著尿桶,一邊嚷著少傑媽:“回屋去躺著吧,藥,你就不要理了,我從田裡回來,會幫你熬的。”
此時,少傑媽那蒼白的臉上,便浮現出一絲少見的紅暈。
自從伍少傑去香港後,兩個出嫁的姐姐,便也會經常回來看望病中的母親了。
今天是乞巧節,先出現的,是大女兒一家伍英華。
“外婆,小姨。”剛跨進院子,孩子們便看到了坐在葡萄架子下扇著炭爐的外婆和小姨英子與菲利克斯。
兩個孩子怯生生地看著眼前的洋人,不敢向前。
“姐姐,姐夫。”英子站起來,跟英華夫妻打招呼。
“英子,這是?”英華指著看著她們一家笑眯眯並友好地點頭的菲利克斯。
“這是英子的物件,德國人。帶回來見父母后,就要結婚了。”少傑媽笑眯眯地看了一眼菲利克斯,回頭對女兒女婿說。
“英子,了不起啊,你還會外國話啊?”英華嚇了一跳,在她印象裡,英子好像只讀了幾年書的。
“這是我姐姐,姐夫。”英子指著英華夫妻,用白話(粵語)跟菲利克斯介紹了起來。
然後英子用潮汕話,教菲利克斯跟英華夫妻打招呼。
夫妻倆聽到菲利克斯用純正的潮汕話打招呼時,都驚呆了。
當菲利克斯看到英華老公手裡提的竹籃子時,立馬來了興趣。
他用白話問英子,這是幹什麼用的?
英子想到了潮汕的“煮初七”俚俗,還沒講給菲利克斯聽。
於是英子開啟了竹籃裡的鍋,看到了一鍋雪白的花生豬腳湯,對菲利克斯娓娓道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