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以色列所以會在六天戰爭中取勝,歷史地看,是它的國防軍20年建設的總成果;從軍事上看,歸功於它的軍隊的作戰能力的優越,具體地說可歸納為三點:1.實施了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2.初期即獲得了制空權;3.主動地運用裝甲部隊。這三個原因多有賴於它的軍隊的高度的作戰效率和軍事首腦機關的統率能力。以軍指揮官靈活、主動,進攻精神旺盛。這些特點是從連長到總參謀長各級指揮官所共有的。特別是高階指揮官,與阿拉伯國家的相比,無論是制定計劃能力還是應付不測事態的快速反應能力,都要高出一籌。而且武器的改進和綜合運用能力也很強。總參謀部統一了以陸軍為主導的陸、海、空三軍,成為聯合作戰的基礎。而阿方特別是敘利亞軍隊之所以失敗,可舉出統帥部缺乏統率能力,部隊訓練不足,沒有一套完整的作戰原則等原因。
二、對戰後軍事的影響
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國防上一直存在的弱點是受到北部的戈蘭高地、東部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和南部的西奈半島、加沙地區的威脅。透過六天戰爭,以色列新佔領了這些地區共8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它原來的領士20,622平方公里的四倍。在這次戰爭之前,戈蘭高地的火炮不斷地轟擊約旦河谷;卡勒基利亞的約旦炮兵甚至將地中海都收在射程之內,完全控制了以色列這個只有11英里寬的狹窄的&ldo;頸部&rdo;;埃及空軍從阿里什機場起飛,用不了6分鐘就可以轟炸特拉維夫,以色列民族2,000年來夢寐以求的耶路撒冷為約旦所分割。在1948年的巴勒斯坦戰爭中,以色列人誰都體驗到了邊界的這種情況所造成的不利,因此對國防上的弱點就特別地敏感。
現在,以色列開始面臨新的重大問題。那就是:如何保衛六天戰爭的140個小時戰鬥所得到的四倍領土,制定什麼樣的佔領政策。如果說巴勒斯坦戰爭及其後來發生的蘇伊士運河戰爭屬於&ldo;創業之難&rdo;,那末六天戰爭後的問題則具有可以說是&ldo;守成之難&rdo;的性質。國際輿論不必去說,這已由1967年11月22日的聯合國242號決議‐‐決定以色列從佔領地區撤退的決議所代表;事態還嚴重到阿拉伯一方已下定不收回領土誓不罷休的決心,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力量日盆壯大,蘇聯和捷克等六國宣佈同以色列斷交。在國際上,輿論是嚴峻的,警告以色列不要重蹈蘇伊士運河戰爭時不得不從西奈半島撤退的復轍;在國內,人民的意識向追求舒適的方向變化,68年經濟有了好轉,國內掀起了一股旅遊風。在這種情況下,&ldo;守成難&rdo;的問題產生了。而這種內外條件下產生的&ldo;守成難&rdo;又作用於國防戰略,昔日的攻勢戰略被防勢戰略所取代。以色列要保住佔領的地區,而阿拉伯國家企圖奪回被佔領的地區,雙方互不相讓,尖銳對立,這又成為中東戰爭再次爆發的‐‐大原因。當然不可忽視美蘇爭霸中東的背景‐‐這個緩和政策掩飾下的世界戰略的存在。
三、阿拉伯國家的敗北和戰後汲取的教訓
反過來看,阿拉伯國家為什麼會在六天戰爭中打了敗仗呢?由於這個問題影響著第四次中東戰爭,所以是很值得研究一番的。對於阿方的失敗原因,現在人們正在從各個方面進行探討。從戰略上看,主要是阿方過高地估計了它的軍隊,執行了&ldo;允許以色列首先進攻爾後自己轉入反攻&rdo;的後發制人的戰略,軍隊士氣不高,訓練不足。更重要的是對戰爭缺乏準備,據說直到開戰前夕還沒想到打仗。納賽爾總統在開戰前兩個星期的1967年5月22日視察了西奈半島的基地吉夫加法,宣佈封鎖蒂朗海峽。這個重大的決定,&ldo;是蘇聯基於其中東擴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