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2 頁)
第十一章立身治家
第一節修身養德
諸葛亮重德,在他的言論中,有許多關於德的論述。
他總結歷史經驗說:&ot;湯、武修德而王,桀、紂極暴而亡&ot;,&ot;昔在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ot;。
他稱讚劉備說:&ot;劉公雄才蓋世,據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ot; 他稱讚劉禪說:&ot;天資仁敏,愛德下士。&ot;
他評價自己說:&ot;德薄任重,慘慘憂慮。&ot;
他勸告杜微說:&ot;君但當以德輔時耳。&ot;
他教誡其子說:&ot;儉以養德。&ot;
上述諸葛亮種種言論所述之德,其內容包括道德修養、德治教化、實施德政三個方面。
諸葛亮的德治教化、實施德政在前面一些章節中已有論述,這裡只說他的道德修養。
道德修養即自身的品德修養。儒家是非常重視自身品德修養的,《禮記&iddot;大學》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論述: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諸葛亮大傳第十一章立身治家
這段話提出,每個人都要修身。修身是人的一切社會活動之本,每個人都應透過格物、致知、意誠、正心四個步驟達到修身的目的。當然,人和人是有區別的,這裡根據人社會地位的不同將人分成三個層次:庶民有家,修身是為了齊家;諸侯有家有國,修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天子有家有國有天下,修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