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碧綠的漢水,在船舷邊激起歡騰的浪花,笑迎著遠道而來的一葉小舟。青青的峴嶺,敞開他寬廣的胸懷,擁抱著風塵僕僕的他鄉遊子。
數年來,輾轉流離的諸葛亮,見到的多是刀光劍影、餓殍流民,聽到的多是殺聲吶喊、呻吟嘆息。進入荊州,他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這裡有優越的地理條件。荊州治所襄陽被稱為&ot;水陸之沖&ot;,&ot;跨連荊豫,控扼南北,三國以來,嘗為天下重地&ot;。這裡南北東西水陸交通極為便利,陸路由襄陽往北,經新野、南陽,可至京都洛陽;往南經江陵、長沙,可達廣、交二州,這是一條貫通南北的主要通道。從水路來說,發源於陝西漢中地區的沔水,流經襄陽、樊城,成為陝、鄂間的主要交通動脈。由襄陽沿沔水南下可達夏口,沿長江東下可直達揚州,溯長江西上可通梁、益二州。關於襄陽的水路交通,東漢時的大文學家蔡邕曾寫過一篇《漢津賦》,在描寫漢水(即沔水)流經襄陽時的情景說:&ot;過曼山以左回,遊襄陽而南縈。於是遊目騁觀,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坻,下接江湖,導財運貨,貿遷有無。&ot;
這裡有富饒的土地。古代地理名著《水經注》中寫道:&ot;建安十三年(208),魏武平荊州,分南郡,立為襄陽郡,荊州刺史治。邑居隱賑,冠蓋相望,一都之會也。&ot;後人曾對文中的&ot;隱賑&ot;二字作了這樣的解釋:&ot;隱賑當作殷賑。薛綜《西京賦》注云:殷賑謂富饒也。&ot;
這裡沒有連年不斷的兵燹,沒有你爭我奪的攻伐,沒有斷壁殘垣的墟邑,沒有屍橫遍野的慘狀。
平和,安寧,富庶,這是諸葛亮進入荊州所留下的第一印象。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那裡也曾有過像這裡一樣的寧靜。然而,殘酷的戰亂使得他們一家不得不分散流離。如今,遠在家鄉的哥哥和繼母不知怎樣了?他又想到了天下蒼生。這幾年的流離輾轉,他看到了許多血和淚,許多拼和殺,許多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生命。人世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戰亂?人生啊,為什麼要受那麼多艱辛?蒼生啊,什麼時候會有像這裡一樣的安寧生活?
諸葛亮對荊州的感受無疑是美好的,他對荊州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此時的荊州,正值它歷史上一個極度輝煌的時期。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在黃巾起義軍的打擊下,東漢政權已無力對全國進行有效的控制。朝廷便採納了劉焉的建議,&ot;選列卿、尚書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ot;,從此,開了州任權重的頭。當時,任荊州刺史的是一個名叫王睿的人。這個王睿身為一州的行政長官,但與下屬孫堅、曹寅的關係很緊張,又無政治才能,這決定了王睿不可能在荊州刺史任上坐得很久。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一場蘊釀許久的兵變終於在荊州發生了。武陵(治今湖南常德)太守曹寅聽說王睿要殺掉自己,便先下手為強,以朝廷按行使者的名義寫了一個列舉王睿罪狀的檄文,送到長沙(治今湖南長沙)太守孫堅手裡,要求孫堅接到檄文後收斬王睿。這正好給孫堅誅除王睿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孫堅接到檄文後,立即帶領兵馬殺奔州治,表面上卻裝做兵士勞苦,以求&ot;賞資&ot;為名。當王睿發現孫堅也在求賞兵眾之中時,立即覺得事情不妙,他驚奇地問:&ot;眾兵士前來求賞,孫府君為何也在其中?&ot;孫堅答:&ot;我奉使者檄書前來誅君。&ot;王睿知道自己再無生存的可能,便飲金而死。
第8節:第二章十年砥礪(2)
接替王睿任荊州刺史的,是在荊州長達十九年的劉表。
劉表字景升,是漢朝皇室後裔。東漢末期,他與士人一起縱橫談論,成為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