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3 頁)
總之,德軍已山窮水盡,在以後的戰鬥中,區域性撤退經常變成倉促逃竄。事態突如其來的惡化使人們極為失望,士兵們對軍事領導越來越缺乏信心,這些人優柔寡斷躊躇不決。不過,總的來說,儘管壓力巨大,物資暖乏,士氣仍然很高。從敵人突然時來運轉,可以集結部隊進行反攻的時候起,中央集團軍群及其指揮官們就深知局勢之艱難。
表二: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德國東線軍事力量對比(據蘇方資料)
蘇 聯德 國
軍 隊15 1
(11月)
(l2 ) (1 )
火炮與迫擊炮11 1
(11月)
(1 ) (17 )
飛 機2 1
(11月)
(17 ) (1 )
坦克1 25
(10月底)
(1 [382]) (16[750 ])
反坦克炮1 2
*這種對比形式是典型的蘇俄軍事報導方法.確切數字避而不提。
毫無疑問,俄國的軍事領導人期望嚴冬的天氣必然會給他們造成有利條件。他們把新部隊馮&iddot;包克1941年11月18日戰爭日誌:&ldo;從西伯利亞調來的三十四個新師中至少有二十一個師放在中央集團軍群的正面!&rdo;調至莫斯科地區早在11月中旬,俄國人就從西伯利亞和中亞細亞調來戰略預備隊,並將其組成三個新的集團軍(第1突擊集團軍,第10 、第20集團軍)。,這點德國空軍的遠距離偵察機顯然沒有發現。用德國的標準來衡量,這些部隊中有許多並不完全適合於作戰,但是他們在素質上缺少的東西卻為數量上的壓倒優勢所彌補。俄國的人馬都習慣於冬季環境。另外,他們生活儉樸得令人難以置信。他們的著裝及運輸工具都適應那嚴酷的天氣,他們還具有補給線較短這個極其有利的條件。最重要的是,他們深知,把可愛的首都莫斯科從敵人手裡解救出來,這對他們計程車氣是個極大的鼓舞。在這種情況下,俄國領導人決定,在適當的地點發動反攻,把主動權從德國人手裡奪過來,這個時機已經到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五日,科涅夫將軍統率的&ldo;加里寧方面軍&rdo;轉入攻勢,十二月六日,朱可夫將軍率領的&ldo;西方方面軍&rdo;也跟著轉入攻勢。
當德國的撤退最初開始時,困難極大。大雪鋪天蓋地,離開公路簡直無法運動,就是在公路上通行也很艱難,德軍一次只能撤退幾英里,還要拋下貴重的物資裝備,任其落到敵人手裡。但是,即使在這種條件下,俄軍同德軍相比卻要機動得多,他們緊緊咬住德軍後衛部隊,讓步兵部隊穿著雪鞋趕上潰退的德軍。他們還從側翼襲擊這些德軍,使其始終疲於作戰,得不到急需的喘息時機。德軍部隊指揮官臨場見機行事,盡力克服困難,但是到十二月八日,希特勒仍未認識到,戰況已起了根本的變化。他在第三十九號指令中,命令德軍撤至勃勞希契選擇的較短防線。同時,裝甲與機械化部隊將退出戰鬥,進行休整與補充。這條新的較短的防線將解決調整問題,並改善補給狀況。這項指令的條文十分清楚地表明,希特勒坐在他暖烘烘的掩蔽部裡的桌子前,根本不瞭解前線的真實情況。第三裝甲叢集受到敵人的極大壓力,俄軍已突破其正面,抵至克林-加里寧鐵路線。因此,集團軍群往克林方向派遣了小型戰鬥叢集,它由第二五五師一個團以及一個集團軍工兵營組成。可是由於道路擁擠不堪,這支隊伍前進速度十分遲緩,第四裝甲叢集不得不來支援。到目前為止,第九集團軍成功地堵住了俄軍在加里寧東南方向的突破,並從左翼派出一個師攻擊加里寧。現在整個地區戰火熊熊。十二月八日,為了建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