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亞歷山大四世得不到馬其頓貴族承認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挺進大阿勒山

第一百七十七章 挺進大阿勒山(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乾極品九千歲誤入紅樓,修仙人生大明:朕有近衛師,五年必平遼重生北宋的那些年明末黑太子水滸之小孟嘗我的戒指通北宋來!給各朝上科技臨深履薄宋士咱的國策,一天被篡改完了?水滸:換天改道開局系統加趙雲,又來典韋和許褚萬曆新明特工,救下於曼麗後,我一路開掛鴞尊女嬌山水行記掛劍錄鐵血九皇子,殺敵就變強!大漢西域王

“駕——駕——”

菲尼克斯帶著3000卡帕多西亞重騎兵、米特拉達梯的2000本都重騎兵和50輛鐮刀戰車、弗拉阿特斯的1000馬其頓騎兵、巴迪斯的1800庫爾德騎兵、阿爾卡拉馬斯的1500具裝甲騎在阿拉斯河右岸的狹窄平原上行軍。為了減少行軍的阻力,菲尼克斯特意繞了原路,雖然多走了些路,但也避免了行軍途中的非戰鬥減員,阿拉斯河可以隨時給士兵和戰馬補充水源。

沿著阿拉斯河一直向上遊行軍,可以直接繞過巍峨的大阿勒山,菲尼克斯此行並不是要攻破亞美尼亞都城阿爾吉什提希尼利,因為騎兵無法攻城,步兵雖然是強行軍,卻也不一定能比聯軍的騎兵先回到亞美尼亞。所以,菲尼克斯打算用騎兵在大小阿勒山設伏。

阿拉斯山由熔岩和火山灰等火山噴出物堆積而成,是一座錐狀火山,由兩座山峰組成,分別是海拔5165米的大阿勒山和海拔3907米的小阿勒山,兩山之間是由長達13公里的山脊連線。其中大阿勒山也是亞美尼亞高原地區最高山峰,山頂終年被積雪覆蓋。

大阿勒山(亞拉拉特山、阿拉臘山)是土耳其最高的山峰,因其地理位置和在基督教的聖經《創世記》中記載的諾亞方舟最後停泊地的傳說而遠近馳名。《舊約-創世紀》裡記載了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上帝制造了一場超級大洪水,諾亞心地善良,打造了一艘方形的船,載著親人,包括各種動物,在洪水上漂泊了40個晝夜。大阿勒山成為諾亞方舟戰勝大自然後停泊命運的所在。這是後來亞美尼亞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大阿勒山的原因,或說是原因之一。因為大阿勒山不但對亞美尼亞重要,對整個人類也非常重要。

後來的外高加索三國之一的亞美尼亞,其國徽中間有個山頂的圖案,這座山就叫大阿勒山,不過,這座山不在亞美尼亞境內,而在鄰國土耳其境內。兩國就這個國徽的問題還發生過很搞笑的口角。

土耳其對國徽事件沒少表達過抗議:我們國家的山,憑什麼划進你們家的國徽?亞美尼亞卻說:大規模殺戮的事先不提,你敢說大阿勒山以前不是亞美尼亞的?在亞美尼亞人的心中,大阿勒山就是聖山,是亞美尼亞精神寄託的最高峰。就像富士山之於日本的精神寄託一樣,你能想像富士山不屬於日本嗎?無數亞美尼亞人會向西遙遠大阿勒山,他們多麼希望他們心中的聖山,有朝一日能回到亞美尼亞的懷抱。

亞美尼亞人也許會意識到:他們有可能永遠都收不回大阿勒山了。但是,他們的態度依然是永不放棄,絕不承認《卡爾斯條約》(1923年蘇聯和土耳其劃分邊界的的條約,大阿勒山從此就劃給了土耳其)。

菲尼克斯在大阿勒山西麓海拔1500多米的隘口處佈置下了伏兵,隘口的長度超過5公里,可惜寬度超過了2公里,並不是非常狹小,無法達到有效圍殲敵軍的效果,但只要前後夾擊進行肉搏戰,那聯軍騎兵必定蒙受重大損失。只要留下一半的聯軍,此戰就達到了目的。

由於提前達到,所以馬其頓的騎兵得到了足夠的休息時間,但也只有一天多的時間,聯軍的騎兵就到了,這超出了菲尼克斯的煜祺。菲尼克斯把1500具裝甲騎佈置在正面,當然,只是敵軍進入隘道以後正面出擊,不然也是需要埋伏起來的,聯軍的斥候最起碼會探查幾十裡以外的情況。3000卡帕多西亞重騎兵埋伏在隘口東側也就是大阿勒山西麓,2000本都重騎兵和50鐮刀戰車佈置在隘口西邊的緩坡中的密林裡,1000馬其頓騎兵和1800庫爾德騎兵分別佈置在大阿勒山南麓和隘口西側的阿拉斯山南麓。所有戰馬都口銜枚,佈置在離通道2斯塔狄亞開外,防止發出響動驚擾敵軍。而且所有騎兵全是從山的北側進入密林的,這樣就不會留下大軍進入密林埋伏的痕跡。

目錄
開局逃荒,撿個兒子是太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