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聽罷御史王索的描述,我頓生感慨:忠心不改,對身無分文的舊愛不計前嫌伸出援手。不說狐女,即使是人,也實在難得。再依據王御史的字裡行間,狐女更有閉月羞花的傾城美貌。不過說起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容顏,雖見過書中許多誇張描寫,但本人究竟長得什麼模樣?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我也有幸一睹……
蒲先生卻眯著眼,他微微頷首,機警道:&ldo;御史大人,這狐女的傳說,是多久前的事情?方才御史大人並未提及廣平當地人為她立起祠堂祭拜,這不似早年流傳下來的軼聞。&rdo;
&ldo;蒲先生果真穎慧!狐女嫁給鰥夫至今,不過四年光景。此事是我不久前受朝廷命令去廣平查案,聽當地人議論方才得知。先生若對狐女的傳聞有興致,大可在廣平走訪查證。只可惜我對此並沒有多少工夫仔細探訪,只是聽衙門的捕快們提起幾句,才大略知道內容。蒲先生則不必受制於官府,請盡情在廣平打聽。憑藉狐女在廣平當地的人望,不愁搜羅不到更多奇聞趣事來。&rdo;他又笑笑,繼續評論道,&ldo;話說回來,這狐女對戀人不離不棄,又以一己之力重興家業,真是人間楷模。&rdo;
&ldo;因此才有膾炙人口的狐仙傳說,原來如此。&rdo;蒲先生笑道。
我和御史兩人不由一驚,不約而同扭過頭,愣愣地看著他。
&ldo;請二位高抬貴&l;眼&r;,被捕快大人和御史大人這樣緊盯,我只怕被路邊行人當作歹徒!&rdo;蒲先生笑道。
&ldo;先生這&l;原來如此&r;,指的是?&rdo;御史王索不禁發問。
&ldo;簡單。二位試想,如有一書生一窮二白,卻忽然娶進一位美若天仙的絕色美人。兩人更在短短時間內發家致富。僅是憑藉這兩點,這女子便已經足夠令人驚奇了吧?哪怕這書生的妻子只是凡人,但在親眼見證神跡的同縣人之間,也難免會有流言,傳這女子一定不是尋常人,繼而愈演愈烈,漸漸流傳成狐女。這同縣人一旦有了謠言,便不愁一傳十,十傳百,三人成虎。這類以訛傳訛,將能人異士鬼神化的事情,憑藉著我的經驗,其可能性著實不小。&rdo;蒲先生輕鬆答道。
&ldo;有道理,&rdo;御史王索眯起眼,摸摸下巴,又道,&ldo;本只是平常人,卻由於異常的精幹、美貌和神秘感而被傳作狐女……蒲先生所言甚是有理!&rdo;言罷,他又繼續說道,&ldo;對於鬼神奇談,先生尚且如此嚴謹多疑,佩服!&rdo;
蒲先生卻謹慎答道:&ldo;但此女尚且在世,卻仍有這類傳言流傳不止,其間或許另有玄機。&rdo;
御史一驚,沉思半晌,方才開口道:&ldo;聽嚴飛捕快之言,蒲先生正忙於收集各色神鬼傳言,以此編纂一部全書?&rdo;
&ldo;正是,&rdo;蒲先生鄭重其事答道,&ldo;此書將廣集古今奇聞。雖說先聖曾避而不談&l;怪力亂神&r;之事,但我卻認為,鬼神皆由人所變化,雖為鬼神,卻亦有人性。既然先人曾以牲畜,諸如&l;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r;,以訓誡後人遵循孝道;而如今,我借鬼神傳說警示後人,卻有何不可?&rdo;說著蒲先生又嚴正道:&ldo;只是對待鬼神傳聞,不可不慎,當仔細剔除荒謬謠傳,以免貽笑大方。&rdo;
聽蒲先生幾句話,御史更加佩服,忙問:&ldo;如此說來,蒲先生錄入書中的軼聞怪談,是如何得來?&rdo;
蒲先生連連嘆氣,慚愧說道:&ldo;實不相瞞,其中不少僅是憑藉道聽途說而來。許多年代久遠的傳聞早已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