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希姆萊覺得在希特勒領導下進行工作是無限幸福、無比光榮的。希特勒也沒有虧待他,讓他在特權階層中的地位直線上升!
--1925年任納粹黨下巴伐利亞一上法爾茨區副領袖;
--1926年任納粹黨上巴伐利亞一施瓦本區副領袖,同年任全國宣傳工作副領導;
--1927年,二十七歲的他任黨衛隊全國副領袖。
短短几年,希姆萊從一個無所適從的青年,變成了希特勒的狂熱追隨者、納粹組織的高階領導人。受到希特勒的賞識。
但是,希姆萊並不滿足現有的官銜,他想成為領袖人物。引導黨和國民走他所期望的路。
由於他長期在下巴伐利亞邦農民聚集的地方工作,歷史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認為農民階級是民族的本源,自由鄉土上的自由農民是徳意志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最強大的後盾。
大學畢業後,在民族運動宣傳的影響下,他設想了一種以農業為主要標誌的社會。他跟幾個志同道合的人花錢買了一塊地,開辦了一所農場,以此作為他實現農村之國的胚種細胞。
然而,他的農場沒等興旺發達起來,便很快夭折了。
他把自己的農場因資金不足而夭折,歸結到猶太資本的身上。他的理論是:世界猶太民族煽動城市居民反對農民。 他認為世界猶太 資本透過投機和操縱交易所壓低生產價格和提高消費價格。農民收入很少,城市居民開支很大。巨額的中間利潤被猶太人和他們的同盟者所中飽。因此他認定,農民最危險的敵人是&ldo;世界猶太資本&rdo;。
這可能就是希姆萊反猶思想形成的雛形。
希姆萊當時還形成一種奇特的思想,認為斯拉夫人也是不共戴天的敵人。理論根據是,全國農民階級唯有在反斯拉夫人的鬥爭中才能儲存和壯大自己。
這無意中形成的意識成為希姆萊日後給黨衛隊綱領提出的兩條要點的思想基礎,即確定第三帝國反猶和反斯拉夫人政策的基本思想。
這兩種觀點,後來成為希姆萊反&ldo;斯拉夫劣等民族&rdo;和反&ldo;世界猶太民族&rdo;的堅定不移的奮鬥目標。
希姆萊的最終日標在暴力反猶的氣氛中逐漸形成。反猶已成為納粹黨的最強大的動力。
希姆萊曾深入學習和研究過親德的英國人豪斯頓&iddot;斯圖爾特&iddot; 張伯倫的著作《十九世紀的基礎》 、法國外交家戈比瑙的專著《論人 種之不平等》和羅森貝格的《二十世紀的神話》等三本書。
儘管這三本書是互相剽竊,希姆萊仍讀得全神灌注,津津有味,覺得受到了極大的啟發和鼓舞。
這三本書的作者都認為:人種的價值不是平等的,因此人種雜交會降低高等人種的遺傳素質;北歐的條頓人是所有亞利安人種中體魄最優秀的人,基督教鼓吹的關於人類平等的理論是卑鄙無恥、陰險毒辣的幻想。
這種種非人道的種族理論被希姆萊所接受。
希姆萊捍衛民族社會主義種族學並非出於某種狂熱,而是受環境的影響。他在大學讀書時已經接觸反猶主義。最初瞭解反猶主義是從希特勒的專著《我的奮鬥》中讀到的。《我的奮鬥》對反猶主義有一段專述:
今天在我們面前展示的人類文化、藝術以及科技成果,無一不是亞利安人創造的。
血統混雜和由此產生的種族水平的降低,是古老文化衰亡的唯一原因。
看看吧,猶太人透過雜交每天在毒化我們民族的血液。
想想吧,只有幾世紀以後才能從我們民族的機體中排除這種血液裡的毒素,或者永遠無法排除這種毒素;
再想一想吧,種族解體降低甚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