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2/2 頁)
會被砸爛!
隨著戰爭的推進,武裝黨衛隊的消耗日益增加,對後備兵源的要求也越強烈。在最後的幾年中,&ldo;志願&rdo;完全被&ldo;強迫&rdo;取代了。一向持抵制態度的巴爾幹半島各國,在德國政府的淫威逼使下,也接受了提供兵源的協議。協議規定,所有德意志族的適齡男子都應按照德國的法令,加入德國軍隊,履行服兵役的義務,而首先是加入武裝黨衛隊。希姆萊在柏格爾的幫助下,逐漸實現了統帥一支強大軍事武裝的夢想。柏格爾使用這些非人道的手段,輕而易舉地將德意志族人強行驅入了武裝黨衛隊。1943年底,外籍德意志族人已佔武裝黨衛隊官兵總數的四分之一。到戰爭結束時,一共有三十一萬來自歐洲各地的德意志族人在武裝黨衛隊中服役,相當於武裝黨衛隊鼎盛時期九十多萬人的三分之一。
然而,柏格爾並不滿足這個已開放的德意志族人兵源,居住在東南歐的德意志族人畢競太少,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戰爭需要。這時,柏格爾又發現了一個新的、更加妙不可言和&ldo;取之不盡&rdo;的徵募新兵源地‐‐被黨衛隊稱之為日耳曼民族的國家。
德國開戰初期的閃電戰和驚人的勝利,像一股巨大的宗教旋風,掃蕩著北歐和西歐青年的心扉和世界觀,使得這些樂於追波逐浪和富於冒險的青年人著了魔。他們祟尚德國無堅不摧的軍事力量,迷戀那輝煌的軍人生涯。在他們的心中,不出幾個星期,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世界就將崩潰。在這些思想單純而又不甘寂寞的青年人看來,那些向華沙、莫斯科、布魯塞爾和海牙進軍的征服者,那些趾高氣揚行進在佔領區的德國土兵,似乎是代表著一個新世紀開始的先驅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