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4 頁)
是越來越信賴、越來越奉為神明瞭,所以他們進軍的腳步竟是那樣從容不迫。這當然讓韓信感到非常欣慰、鼓舞。
在趙王(趙)歇、成安君陳餘一邊,當他們聽到漢軍東征的訊息後,為求穩妥計,自然會憑險據守的,所以他們聚集了重兵於井陘口,這正是在韓信的預料之中的。而趙軍號稱二十萬,其實也不過就十二、三萬人的樣子,而且大部分也是剛招募的新兵,所以戰鬥力也並非太強。只是趙軍將主力都集中起來使用了,如果換了其他對手估計百萬之師也很難佔到趙軍的上風,還是因為井陘口一帶的特殊地形。
然而,他們的對手是韓信。
① 在那時的劉邦看來,秦國的郡縣制也是不可行的,否則秦國滅亡得就不會如此之快。因此,劉邦在西漢建立之初便恢復了分封制。 。 想看書來
第4小節、兵發井陘(下)
而也恰在這個時候,陳餘手下有一位很是精通用兵之道的廣武君(爵位)李左車便向他適時地建言道:“在下聽聞漢將韓信飛渡西河,生俘魏王,智擒夏說,又新近喋血閼與,可謂一路勢如破竹,料想此人必是有些手段的!我們當不可不有所警覺……”
“有些道理,煩請廣武君賜教。”
“而今韓信又得到了他張耳的輔助,想來伐趙之心意已決,尤其漢軍此時正可謂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難當,故而在下覺得我軍尚不宜與其正面交鋒,而當行迂迴之道為上策……”
“哦?迂迴之策?何以迂迴?不過,也不能因為投機取巧而敗壞了我趙軍的仁義威名……”這陳餘本就是一位有名的儒者。
“呵呵,那自然是。在下也聽聞千里輸糧,而士兵就會有飢餓之色;即便就地取柴,士兵也很難會吃好,且多不服水土,這樣勢必就會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力,而今漢軍遠道進攻我軍就是如此……”
“這是他們活該,都是他劉邦老兒驅人赴死,實在可恥可憎!”
“再說這井陘之道,其狹隘之至於不能讓車子並行、兵騎不能成戰鬥佇列,而今漢軍遠行數百里,看這勢頭便不難想見,他們的糧食運送必然會更成問題。故而,在下願向丞相您請兵三萬,乃從小道出奇兵以先行截斷漢軍的輜重與糧草輸送,而丞相您只要在井陘口深溝高壘、憑險堅守而暫不同漢軍決戰,那麼漢軍必然就會因為前不得鬥、退不得還,而被我軍死死困於太行山中。如此則不出十日,韓信、張耳之輩的人頭就一定會獻於您的麾下。望丞相三思……”
“呵呵,好你個廣武君,你這不還是在教本相使用詐謀奇計嗎?”
“丞相何出此言?!出奇設伏歷來就是兵家所推崇的,豈不知只有完勝、全勝,才方可立於不敗之地啊!”
“是這樣嗎?本相倒也聽聞兵法上有云:十則圍之,倍則戰之。而今韓信兵號稱數萬,想來也就不過數千而已,與我軍相比又何懼哉!而且如你先前所言,漢軍乃是千里行軍,想來一定是困頓至極。如此疲弱之敵,如果我軍尚且避而不擊,以後再有其他諸侯的大股敵軍來到,那我們又該當如何退敵呢?尤其,如此也讓諸侯們看輕了我軍實力,而敢於輕易來攻伐我們,那就得不償失了啊!光武君啊,不要只看眼前……”
“丞相的確是看得長遠,我等不及!不過韓信實乃漢軍一悍將、智將也,如今我軍先除一韓信,便可速收以儆效尤之效啊!”
“不然!他韓信既然善於出奇,且又是主動來逼犯我,我軍正可以正兵御之,保家衛國之理也;此亦乃以有道伐無道、以仁義伐不義,則愁何敵不破、何堅不摧也……”
總之,把控著趙國軍政大權的陳餘就是個不免迂腐的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