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儘管由於漢軍的包圍、封鎖使得他已入絕地,可是他卻堅決不投降,這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應該即在於他對於項羽的一番感戴之心吧。尤其好男不侍二主,既然他章邯已經不得已而背叛過一次秦主了,他這一次就打定了決心再不能背棄新主項羽;當然,另一比較重要的原因也是,出身秦國世家的章邯非常鄙視漢王劉邦的出身和為人。以後,第二年(前205)六月,當劉邦從彭城喪師歸來,氣急敗壞中的劉邦更是對章邯這個眼中釘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於是他就橫下一條心,也不顧廢丘城中還有那麼多的無辜百姓,便毅然下令放水灌淹廢丘城。就這樣,在頑強堅守了十個月以後,堅城廢丘終於被攻破,而與此同時,一代名將章邯也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那時候的韓信也正在關中準備伐魏事宜,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他就命人厚葬了章邯,並且在百忙之中還抽空去到了章邯墓前,向這位強悍的對手獻上了他一個軍人應有的敬意。
得知漢軍進展如此神速的項羽一下子就坐不住了,他當即就加封了一個名叫鄭昌的原吳中縣令為韓王,以加強韓地的軍事指揮和應對漢軍的兵鋒所指;並且,項羽還準備親自去*劉邦,眼看一場巨大的考驗又要來臨了。不過也沒有什麼可怕的,憑藉關中的地利和人心的向背,韓信絕不相信項羽還能像上次一樣突襲入關。
而這個時候,善於運籌帷幄的張良卻又發揮了關鍵作用。先前,已經被項羽立為韓王的韓成(先韓王族後裔),由於項羽對他很不放心,尤其是因為作為韓成相國的張良之心是向著劉邦的,而且韓成也並沒有立下什麼了不得的功勞。於是項羽就把他脅迫到了彭城,先是將他廢為候爵,繼而又幹脆將他殺死了事。
張良便逃回了韓地,他自然還是要去追隨劉邦的。當他聽說項羽要舉大兵來*劉邦時,就給項羽寫去了這樣一封信,其中說到:劉邦(及其手下們)只是因為作為偏居一隅的漢中王心生不滿,想要按照原來的諸侯約定得到關中,才不惜再次舉兵略地的;但是他得到關中就會如約即止的,他也畏於霸王(項羽)的兵威,並不敢有繼續向東發展的意思。而且,張良還把齊地、梁地的諸侯們結盟反楚的盟約一併拿給項羽看,更如是指出:齊國想要聯合趙國等滅楚,楚軍不可妄動。
結果,不由得項羽不掉轉矛頭去先對付近在咫尺的齊國,而且也因為如果他先行西向去進攻劉邦的話,齊國就可能要抄他的後路。側翼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而“遠交近攻”更是必須的。
這樣,當項羽去傾全力對付齊國並被後者所緊緊咬住的時候,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漢王劉邦自然就命韓信率兵殺出了關中。 。 想看書來
第7小節、順天者昌(上)
這麼多年以來,韓信終於第一次展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初戰告捷,令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實力向那些鄙視他、懷疑他的人們回答了一切。
當然,他還有一些不夠成功的經驗需要認真總結。比如,像章邯進駐陳倉這樣重大的事件,相關情報人員居然都不能及時地向他予以傳達、彙報,看來情報部門的工作和人員還需要加強;若不是他即使奮不顧身地去鼓舞士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再比如,雖然有巨大的物質獎勵在激勵著將士們奮勇拼殺,可是一旦遭遇到真正的危險,將士們的第一選擇,無疑還是保命;這樣,便一面需要在健全陣亡將士的撫卹制度上下一番工夫,使得將士們儘量減少後顧之憂,一面則更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斷絕將士們的後顧之憂!雖然這樣的辦法可能是極其不仁的,可是作為戰爭而言,勝利才是一切,只有勝利才可以說明一切。
也有一些好的經驗需要總結,比如騎兵在灌嬰的率領下就打出了驚人的戰績。本來,韓信交給灌嬰和他的騎兵的任務是儘量拖住敵人的援軍;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