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釣魚(第1/3 頁)
在家裡找了個閒置的化肥塑膠桶,又用鐵鍬從屋後的陰涼處挖了一堆蚯蚓裝在點心盒裡。
蚯蚓可是非常好的魚餌,很多淡水魚都喜好吃。
用不鏽鋼盆子舀了小半斤玉米碴子,裝在塑膠袋裡,高度曲酒倒上小半碗悶起來,湊合著打窩誘魚用。
到院子把手洗乾淨,把已經涼得差不多的茶水倒入保溫杯內,張曉然提著水桶,帶著保溫杯便走出院子的家門,順著村中的土路開始往村西走去。
桃園村西邊有一處水庫,佔地面積不小,被群山環繞,風景宜人。
聽說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這二三十年,桃園村的人口銳減的厲害,也很少有人去水庫玩耍、待遇,這路也變得異常難走了。
走了半個小時,張曉然才走到了水庫的堤壩上。
堤壩很高很長,距離水面最少有十幾米的落差,護欄和落地的燈帶,再配上那寂靜的水面,和深幽的群山,遠遠看去確實有幾分詩情畫意。
花了十幾分鍾,找到了一處不錯的地方,一棵參天大樹把豔陽完全遮掩住,山風吹過特別地涼爽。
找好位置,張曉然從“誠信養老系統”取出漁具三件套,擺放好魚護和抄網,把魚竿設定到6米長,隨後拋竿魚鉤入水。
張曉然來回撥整了浮漂位置找準水深,選好釣點,找準水深,把魚竿固定好後,張曉然從水桶裡掏出帶來打窩的玉米碴子,就朝著前方位置撒開。。
這個行為在釣魚中叫打窩,無論河釣、湖庫還是水坑,或者海釣,打窩誘魚都是釣魚人常用的技巧。
張曉然用的不是商店買的專業的打窩料,而是使用家裡現成的玉米碴子湊合著用。
雖然效果比不上專業的打窩料誘魚效果好,但也比啥都不用強一些!
打好了窩子,張曉然在朝魚鉤上面掛上一整根的活蚯蚓,手腕一蕩,很隨意的將魚鉤拋進了釣點裡。
張曉然都想好了,明天一早就去鎮上買一套專業的釣魚裝備,今天時間來不及,就簡單湊合下就好了。
窩子打好大概十分鐘左右,原本漂浮在水面的浮漂開始有了動靜,飄在水面上的鴨羽毛出現細微的下拉動作。
張曉然掃了一眼,沒有急著提竿。
很多專業機構研究說魚只有七秒鐘的記憶,但張曉然卻這麼不認為,張曉然覺得這魚的記憶絕對不止七秒鐘。
就拿釣魚來說吧!
你去沒有人釣過魚的水域釣魚的話,那釣魚就非常地簡單,那地方的魚基本上是一口咬鉤,好釣的很。
可你去很多人經常釣魚的水域釣魚的話,你就會發現那個水域的魚聰明的很,它不會一下子咬鉤的,而是一次次地試探或者就是從邊上一點點地把誘餌給吃掉,釣魚就成了技術活。
這說明什麼?
魚的記憶不止七秒鐘,魚是知道這是有人在釣魚,不過因為食物的誘惑,挺而冒險地行為。
就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個道理,明知道危險,不得不為之而已。
很顯然,現在這水面下的魚,肯定是經歷過被魚鉤勾住僥倖逃脫或者見識過同伴被魚鉤釣走,所以特別地謹慎。
這浮漂輕輕一下拉又浮起來,魚兒根本就沒有一整口咬鉤,而是輕輕叼了下魚鉤邊角,然後迅速遠遁,在遠處靜靜觀察,如果這時候魚鉤有個大動靜的話,這魚絕對遠遠逃走,再也不會咬鉤了。
同樣一個浮漂的細微動作,在釣魚老手眼中跟釣手新手相比,得到的資訊就是完全不同的。
張曉然九歲就跟村裡的大哥哥在水庫或溪潭釣魚,可以說老釣魚人了,雖然很久很久沒有釣過魚了,這經驗還是存在腦海裡呢。
這時候提竿命中率很低,所以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