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顱薦椎2(第2/2 頁)
雖然說現在研究說是,是肺掌管了人的呼吸。
但其實面板也是可以呼吸的,毛孔也是可以呼吸的。
而這個需要透過一定的手段修煉之後,才能做到,而這些文化是中國所特有的,在外國是沒有。
所以他們只能在看到的基礎上,即基於解剖學的基礎上做研究。
至於觀察不到的氣,就沒有辦法描述,
因此,觸控到,成了感受氣的另外一個很好的方式方法。
那這個又不是傳統的發氣治病,而是以自己去感受這個跳動,同時做輕輕的手法(5g力量)去改變這個氣息的運動。
那麼以顱骨向身體的其他部位延伸,只要是有關節的地方,就可以觸控到這種運動。
頸椎,後背,前胸,髖關節,骶髂關節,甚至手上的關節。
這是摸到,觸到。
這個是基礎。
相當於中醫之中的診斷學。
只有摸觸到不同,發現異常,才有辦法解決異常,這是這個手法的基礎。
第二部分就是,如何調整這些異常。
調整異常的很簡單。
這個發明人也總結了一句話,就是:阻止顱薦椎運動在最極端的位置,讓其沿著尋常的路徑往回走,並且促進整個系統產生新的運動路徑。
第一種方法,在足部進行靜止的引導。
將手掌放置在雙腳下,讓自己的雙手託著腳後跟的位置,用手掌正好可以觸碰到兩側的脈動(中醫之中,太溪脈的位置。)
先輕輕觸動,感受這個地方的脈動。
然後開始診斷,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這些脈動是否對稱?
第二,雙腳是往內旋比較順暢?還是往外旋較順暢?
第三,如果不對稱的話,應該如何調整呢?
下面舉例說明:
假如腳外旋時,左腳動得範圍比右腳大,而且兩腳內旋動作不如外旋那麼輕易、順暢,範圍也不如外旋遠。
我們就可以適當的施加外力調整這種不對稱的情形。
施術者第一步順著雙腳的力量,往最大活動度或最放鬆的方向運動。
當雙腳達到了最大外旋角度時,比如說右腳轉得比左腳流利。
那麼當活動到這個最大的角度的時候,雙手保持不動,阻止其腳迴旋,或者回落,不要幫助或者施加力量,讓其在在外力下運動。
只需要在雙腳呈最大外旋角度時擋住,讓其別動就可以。
這時候雙手感受這個動脈的跳動,也同時施加力量,阻止這個脈動。
就這樣,維持住這個力量,同時讓患者放鬆,施術者也放鬆。
感受這個脈動的力量,當脈動跳動不同的時候,看某個脈動大,還是某個脈動小,也就是給這個脈動,施加一點壓力。
隨著手維持這個運動,那就會出現一個脈動相對停止的點。
保持這個點就可以。
這個方法對於頭痛,腿上的疼痛,都有效果。
其中以上需要注意的點就是(第一,雙腳往哪個方向順暢,就讓雙腳向哪個方向旋轉。第二,不要用力量干預患者的轉動。第三,在觸控到這個脈搏跳動的時候,不要用太大的力量按壓,只需要輕輕觸控,然後順著雙腳的力量轉動,直到脈搏跳動變得一致或停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