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考核內容(第2/2 頁)
有一個,那就是主管人事的副院長劉長林,這位可是順位第一的副院長,都說老院長退休之後,這位會順勢上位,這次考核,其親自過來,若是誰能表現亮眼,入了其眼中,怕是對接下來留院,會有著重要幫助。
“第二部分考核,則是在週日進行,到時候,我們會選取標準化病人,讓你們進行問診,模擬門診出診流程,病人隨機不定,病情隨機不定,你們這段時間,應該也有和主任們出門診,對此也很熟悉了,好好準備一下。”
門診問診!
武小富當即有些明悟,恐怕這就是第二階段實習的主要內容了,也就是說,從下週開始,他們怕是就要準備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出診了,這是讓他們提前適應流程,其實,相比於病房的工作,門診才是讓全科醫生最快成長的部分。
畢竟門診的節奏,相比於病房,要快得多,一上午五十個號,四個小時,每個患者平均分配的時間,不過五分鐘左右,透過五分鐘的問診,就要基本確定患者的病症,這可太考驗一個醫生的基礎和能力了。
而且,問診還不是門診最大的考驗,門診最大的考驗,就是隨機性和突發性,誰也不知道自己下一刻會遇到什麼樣的病人,這就需要醫生有著足夠的應急處理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而且,在門診,專業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溝通能力,或許也不比專業能力比重少多少。
八個同學,經過五天的相處和觀察,其實都也是互相瞭解了不少。
專業能力其實都是很強的,畢竟學歷擺在這裡,有基礎理論知識支撐,適應醫院節奏之後,都是走上了正軌,即使是武小富,在開掛之後,也是在專業能力方面,遙遙領先,但也還是有個等級之分的。
論專業能力,第一梯隊的肯定是武小富、付傑、餘小澤、賈宇。
武小富的專業能力,經過五天的實習,各個老師的交流,怕是都已經對武小富有所瞭解了,付傑在神經外科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其為人沉著冷靜,也是屬於天生大心臟的人,操作手穩,在神經外科,付傑的表現,明顯要比同組的王俊生表現更加突出。
王俊生似乎是有些天然呆,反應也總是慢半拍,做事情一板一眼,管理時間能力有點差,當然了,只是相對而言,和其他七個同學進行比較的,最大的優點可能就是偶有靈光一現的亮眼表現。
餘小澤和賈宇則是從國外回來,國外理論和實踐並重,他們要比其他人的實踐機會更多,眼界也更開闊,接受的知識更廣泛,深度更高,以至於他們在進入科室之後,適應能力也是更強,表現也更好。
與二人同組的羅菲和馮玲玲,羅菲在專業方面稍弱一些,而且,心思不定,直至現在都沒有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是科研還是臨床,以至於進入狀態很慢。
馮玲玲則是以前以科研為主,理論知識紮實,但是臨床就弱很多了,沒有經歷規範化培訓的弊端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相比於同組的餘小澤和賈宇,明顯差一些。
瞿穎則是直接被武小富的光芒給淹沒了,這段時間的進步還是非常的明顯的,排第五應該沒問題。
再就是醫患溝通能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