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年後(第1/2 頁)
足足準備了幾個月之久的光刻機專案終於啟動了。
四所研發單位各自負責整個專案的一部分,分別由數名華科院的老牌院士親自帶隊,在收到蘇辰的命令後,立刻就投入到了緊張的技術研發當中。
理論與實踐是存在差別的。
哪怕擁有完整的技術資料,也經過了蘇辰極為詳細的解析,新技術的研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了蘇辰親自帶隊的哈工大光學實驗室外,其他三所研發單位都各自遇到了不少困難。
問題主要集中在技術理論太過超前,實驗中得到的資料一時間無法達到資料上明確標識出來的指定資料上,只能反覆修改、嘗試。
蘇辰作為整個專案的總工程師,問題自然會第一時間反饋到他這裡。
而他除了對關鍵部分進行了一些指導之外,並沒有過多幹涉。
沒錯,他在CNST-01科技系統的虛擬意識空間裡經過了將近七年的反覆實踐,確實對每一個研發細節都早已瞭如指掌,完全有能力指導所有問題,但他沒有立刻就這麼做。
技術研發實際上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蘇辰深知,一項技術只掌握在他一個人手裡是沒有意義的。
知識的傳播、科學技術的進步、國家的強大,靠的不是一個人,也不能是一個人,而應該是一群人。
不然,“傳承”這個詞就失去了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最初的這十幾位華科院老牌院士就是他的“學生”。
等這個專案結束,國家可以光明正大的對外界宣佈成果,並在這個領域站上世界之巔的時候,這十幾位院士的後輩、學生就能從他們這裡得到傳承。
然後這些晚輩、學生,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研發更加先進的技術,從而不斷促使技術進步。
一代傳承一代,一代強過一代。
這,才是有意義的。
……
蘇辰以及整個專案的核心科研人員全都忘我的投入到了技術研發當中。
一轉眼,一年多過去了。
哈工大光學實驗室最先完成了最重要的核心研發任務。
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蘇辰就在這。
其他三所研發單位的研發任務也在蘇辰的指導下進入了最後階段,預計再有一、兩個月的時間也能完成。
之所以這麼快,一是因為蘇辰的存在,二是因為國家的行動速度很快。
他之前交給了上面一份所有晶片製造裝置的零部件採購清單。
國家採購部拿到清單之後,為了迷惑那些外國企業,又在裡面加入了很多天文望遠鏡等高精密儀器裝置需要的零部件,然後又完全打散,開始批次採購。
僅僅半年多的時間,採購部就在全球範圍內把所有零部件全部分批購齊,並透過了質量驗收。
見一切順利,蘇辰回家陪了父母幾天之後,就秘密返回了京城。
……
華科院的一間會議室。
蘇辰和陳國棟等幾位老牌院士,以及國資委、建設部的主任坐在一起。
建設部主任從公文包裡拿出幾份檔案,分別發給在場的眾人,隨後說道:“我們根據蘇總工的要求,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選出了四個適合建造晶圓廠的地址。今天會議的目的,就是敲定最終的選址,然後我們就會立刻動工。”
蘇辰翻開資料。
這四處選址,一處在國內最大的水電站附近,一處在魯省,兩處在東南沿海城市附近。
上面詳細闡述了每處選址的具體理由,以及優劣勢。
看完檔案,蘇辰抬起頭,道:“大家先討論一下,然後各自發表一下看法,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