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決議一經透過,各派人員紛紛響應。幾十人爭先恐後地擁到陵園前的漫水橋下,要以這裡為革命的起點,依次向前推進,直至地宮深處。
20歲的女講解員W,已失去姑娘的羞澀與嬌娜,她站在橋頭,雙手插腰,以革命委員會主任的身份和氣度,向她的部下宣佈:“革命現在開始!”
“轟”的一聲,早已躍躍欲試的戰鬥隊成員,向自己選準的目標撲去。一座不大的石橋,被幾十人團團圍住,揮揪掄錘,手扒腳踩,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數毀壞開來。人群爭吵著,搶奪著,如同一堆黑色的螞蟻啃搶一個奶油蛋糕,不大的石橋瞬間變成了廢墟,七零八落的石塊,如同一堆白骨橫躺在荒山野地裡。
眾人見小橋已無肉可食,便按照原方案採取第二步行動——推倒陵前的無字碑。
一根繩子套在二丈多高的巨大石碑上,20歲的女主任W一聲喊,眾隊員運足氣力拼命拉拽。
“一、二、三!”
“一、二、三!”
不管這位W怎樣呼喊,儘管所有的人都拿出了吃奶的勁頭,但無字碑仍紋絲不動,巍然屹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只有它身下的龜趺瞪著嚇人的眼睛,齜牙咧嘴,似在痛苦的忍耐中,伺機復仇。
繩索仍在一鬆一緊地拽動,革命的口號依然在陵園前一聲高過一聲地隨風震盪。儘管每個人的額頭上都冒出了油亮的汗珠,儘管每個人的手心都勒起了血紅的印痕,麻木之後的疼痛開始刺激每一根神經。但,沒有人提出停止,更沒有人撒手不幹。隊員們依舊面頰緋紅,二目掛著血絲,真誠而不惜一切氣力地彎腰弓背,在號子聲中死命地拉動。在他們心中,革命的勝利就在眼前,革命的成敗,就看這塊無字碑是站著還是倒下。倒下便是成功,站著就意味失敗。在這“民族危機”的嚴峻時刻,作為革命的先鋒隊員,自然不能置國家民族安危於不顧,私自逃離這如火如荼的最為壯懷激烈的陣地前沿。他們有責任義不容辭地要把這塊巨碑拉倒,以迎接文化革命勝利的曙光。
在這關鍵時刻,只聽“咔嚓”一聲,繩索斷為兩截,人群紛紛倒地,壓在一起,滾成一團。
望著兩截斷繩和頂天立地的石碑,戰鬥隊的成員開始洩氣了。有人在小聲嘀咕:“當年努爾哈赤和李自成的大軍,都沒有拉倒它,何況我們……”這層薄薄的窗戶紙一經點破,裡邊碩大的世界就變得分明起來。也只有面對這個世界,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可悲。眼前這幾十個隊員,無論是和努爾哈赤的幾十萬鐵騎,還是和李闖王的近百萬大軍相比,的確是相差太遠了。儘管自己有滿腔的革命熱血和高漲的革命意志,依然無濟於事。蚍蜉撼樹,談何容易?巨人的詩句不是戲言。再一意孤行,顯然不是明智之舉。這次“革命”失敗了,再接再厲爭取下一次的成功吧。作為總指揮的W當機立斷,決定放棄無字碑,集中火力攻打明樓。
顯然,這個抉擇再一次犯了沒有借鑑歷史經驗的錯誤。當年清軍入關,兵踐十三陵,定陵園內烈焰升起,幾乎一切建築都焚燒殆盡,唯獨這座明樓安然無恙,因為它的每一根筋骨都是由堅硬的石料構成。縱然是氣吞萬里的清軍,對這座明樓也無可奈何,赤手空拳的他們,同樣也只能望樓興嘆。
堅硬的明樓無法搗毀,總要想辦法給予有力的打擊,以顯示革命造反派的氣魄和不畏困難的精神吧?這時,隊伍中有一個自稱“小諸葛”的人,望著手足無措的W,微微一笑,上前:“我看把樓上刻著‘定陵’兩個字的豎匾刷上油漆比搗毀它還要革命。”
小諸葛的建議,立即得到了W姑娘的贊成和眾人的擁護。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痛恨自己,為什麼這樣的高招是小諸葛首先想出,而不是自己?故宮前天安門城樓上不是已經掛上了毛主席像了嗎?這是多麼偉大的啟示: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