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的跡象。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張居正的油幹燈滅,這艘古船重又進入了迷茫的黑夜,並加速向另一個漩禍駛去,直至撞得粉碎。
當然,此時這個少年天子精神上的痛苦,不完全來自學業上的壓力、枯燥和張居正本人的嚴厲刻薄。他那只有三十多歲、精力充沛又滿懷希望與期待的母親——李太后,也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一個在兒子身上雪上加霜的角色。她一直和年輕的萬曆皇帝同住在乾清宮,並對這位親生兒子能否盡心盡職和勤奮學習表現出了特殊的熱情和關懷。她利用被稱為小皇帝“大伴”的馮保,不斷地向自己報告宮內外、包括皇帝本人的各種情況。由於這個太監兼特務的精明能幹,使得她耳目靈通。也由於這個神秘莫測的特務,在不分白天黑夜地監視著她兒子的言行,使得萬曆皇帝漸生畏懼和厭惡。因為一旦母親聽到對皇帝不利的密報,這位年輕的太后盛怒之下,萬曆就會受到長跪的處罰,有時一跪就是幾個時辰。這不僅使萬曆承受了肉體的折磨,更為重要的是讓這位至高無上的天子感到了極端的難堪和精神的創痛。而這時的皇太后並沒有因此而感到自己的做法有什麼不妥,相反卻認為自己做了既合乎祖訓又不悖常理的極賦責任感的事。因為她的經歷和思維方式無不在告訴自己:這樣做是對的,不這樣才是不可思議的。
明代開國之君朱元璋,怕自己百年之後子孫不肖,從而出現類似漢、唐那樣外戚或母后專權的現象,所以明確規定后妃由良家挑選。李太后原出身貧寒之家,被選入宮後,在裕王府侍候那時還是裕王的朱載垕。她之所以沒有像絕大多數宮女那樣,在紫禁城中空虛寂寞了此一生,僅僅是一個偶然的契機,她與朱載垕在夜深人靜時發生了一段情意纏綿、難以忘懷的愛情故事。就在她與他“私通”後的第二年,生下了兒子朱翊鈞,並以“母以子貴”的緣故一躍成為皇貴妃。這位30多歲便守寡的女人,深知到達現在的地位是多麼不易。她極愛兒子,是他給予了自己今天的榮耀和權勢。但這並不妨礙她對兒子進行相當嚴格的管教。她年復一年地在每逢上朝的那天五更時分,推醒酣睡的兒子,帶他去臨朝聽政。她這樣不辭勞苦地培養兒子,當然是希望他成為一代賢君,自己也名垂青史。
1578年,年已16歲的萬曆皇帝已經到了大婚的年齡。為了廣延子嗣,必須先冊立皇后,然後再立妃嬪。對萬曆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當然,他暗自慶幸的不是大婚,而是嚴慈的母親將不再陪他住在乾清宮而搬回慈寧宮,他將有可能在日後的生活中成為一個自由的君主,一個獨立的人。
正是出於這樣一種考慮,大婚後的萬曆從表面上看似乎和這位年輕貌美的皇后是天生的一對,但萬曆皇帝的內心卻極不喜歡這位總討母后歡心的女人,並不時地給她冷淡的臉色,這種做法萬曆保持了一生都沒有改變。這位母儀天下的王皇后憤懣之極,只得拿宮女發洩怨氣。史料載,斃在她杖下的宮女就有數十人。王皇后為什麼一生從未得寵,史料尚無確切記載,世人也無處捉摸。或許,愛與不愛本身就無明確的因果,它只是存於人類本體的一種飄渺的感覺。但無論如何解釋,有一點是明確的,大婚後的萬曆皇帝認為他已經從母親嚴格束縛下襬脫出來,這件事給予他無聊的同時,也給了他打破這單調和空虛的絕好機會。他完全可以獲得一種比較有趣的生活。但是,他想錯了。
就在萬曆皇帝在這種新生活的海洋裡盡情盪漾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有一個名叫孫海的宦官,引導皇帝在皇城別墅“西內”舉行了一次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