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頁)
這等高超醫術,不應該出現在陳璟這樣十六歲的年輕人身上。
&ldo;並沒有人指點。&rdo;陳璟道,&ldo;家裡有幾本醫書,《黃帝內經》《難經》《金匱要略》等,都是兄長買的。念書累了,我也會讀來消遣,一來二去,就記得個滾瓜爛熟。&rdo;
七彎巷那邊有醫書,這個陳老太爺知曉。
陳璟的先父母身體很不好。
他先父一開始還算不錯的,而後竟倏然消瘦,後來就慢慢靠藥罐養著。陳璟的母親,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卻只養活了陳璟和他哥哥陳璋,足見他母親自身是有大問題的。
父母雙雙臥床的那些日子,陳璟的大哥陳璋心裡也煩躁。大夫說話,時常沒個準,陳璋自負聰明過人,就花錢買了藥書,自己在家裡研讀,想自己來醫治父母。
可最後,陳璋還沒有讀出個名堂,他父母就去世了。
父母去世之後,陳璋放下了學醫這條路,安心讀書,次年就中舉。
陳璋是陳氏玉字輩子弟中,最為傑出的。無奈他生在七彎巷,若是生在旌忠巷,沒有家裡那些瑣事煩心,只怕進學更早。
而陳璟說,他隨便看看藥書,就能背熟,應該不是假話,從他這次出手治病就可以看出。
難道這孩子,比他兄長更有天賦?
怎麼聽聞從陳璟有點呆頭呆腦,不及他哥哥半分聰慧呢?
陳老太爺自詡看人目光精準,卻也看不出來陳璟話裡的真假。這孩子一派淡然,被陳七刁難不憤怒、治好了老三也不自誇,好似只是做了件隨手之事,沒有半點假裝。
這份榮辱不驚,讓見多識廣的陳老太爺心裡納罕。
&ldo;……原來央及是自學成才。&rdo;陳老太爺笑了笑,然後又微露嚴肅,&ldo;學醫,算個出身,到底不如讀書。自從科舉這一制開立一百三十餘年,咱們望縣,總共出了五十名秀才,二十一名舉人,三名進士,算得上聲名顯赫的。&rdo;
一百三十餘年前,才有科舉……
那這是唐朝嗎?
陳璟心裡,微微起了點漣漪。
而後,這點漣漪又快速消去。夏氏梁國,夏氏梁國,這個時空在歷史上不存在,為什麼非要套進自己熟知的歷史裡去?
他無奈在心底笑了笑。
科舉制有了一百三十多年,整個望縣出了三名進士,二十一名舉人,這的確是高產!
要知道,每三年一次的春闈,總共才錄取進士五十人。那是全國的參考人數。
望縣這個小地方,一百多年能出三位,實屬難得。
至於那二十一名舉人,其中就有陳璟的哥哥陳璋。
陳璋是陳氏這幾百年來,第三個舉人。
足見,這科舉有多難啊?
偏偏,如此難,大家還趨之若鶩。
陳老太爺現在說這些,陳璟都能預料到,他接下來要勸陳璟不要走歪路,讀書才是正道。
果然,陳璟心裡想著,陳老太爺已經開口:&ldo;你哥哥是陳氏這一百三十餘年裡,第三位舉人。你是個聰穎過人的孩子,也該好好念書,走科考這條路。像醫者,雖能救人性命,卻也只是奇技淫巧,萬事不由己……&rdo;
這話,算是諄諄教誨。
他沒有多提陳璟哥哥現在的下落。
大概,陳家也不願意相信陳璟的哥哥去世。陳家還指望這舉人能中個進士,給家族添增光彩呢。
陳璟沒有當面反駁老太爺。早已分了家,旌忠巷也管不到七彎巷,陳璟念書還是學醫,老太爺能建議,不能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