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頁)
第一批買報紙的人看完之後,同樣是久久不能平靜,他們完全沉浸在故事裡塑造的世界中,為裡頭的主人公提心弔膽,擔心著他的現在和未來處境,最後結尾的鉤子更是把他們的好奇心緊緊吊起,不由得更加期待下期的報紙,想要看接下來的故事。
這故事能夠勾人心絃的最大原因還是,能有代入感。很多人聽多了平時的號召,激情是有的,久而久之這所謂的鬥志閾值也跟著提高了,似乎很少有什麼能打動自己,重拾那份初心。莫說成年人這樣,青年人有足夠的熱情去下鄉建設,但同時也是彷徨的,他們在恐懼未知的事情。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更像是他們的一個縮影,他們想透過這個故事的走向去了解些什麼,隨著主人公的情緒高漲,鬥志昂揚期盼著未來,不斷奮鬥著,他們內心的信念和熱情似乎也跟著噴發出來。
無疑這迴向陽專欄故事引起一片好評,更是在無數人之中流傳起來。瞭解到這個故事的大概情況後,原本還在觀望的人也是忍不住去買報紙來了。
一份報紙一毛錢,這價錢不便宜,平日裡也只有那些老師學生,還有報紙的忠實讀者會買。
不過這回卻是個意外,願意花錢買報紙看故事的人很多,畢竟生活裡太艱難,大多數人過得毫無頭緒,這個時候精神食糧實在是太重要的。他們渴望在尋求到解脫和動力。
這樣形成了一個良好迴圈後,口耳相傳,很多人都是奔著向陽故事專欄來的。隨著時間的發酵,這報紙賣完了,加印之後又賣完了,再加印,人們看故事看得不亦樂乎,微角報社交代人印報紙時也是滿臉笑容。
可以說這次的向陽故事專欄火起來,除卻故事本身質量高,報社的合理經營和自身的氣運是不可或缺的。
面對各大報社的各種旁敲側擊,想要了解向陽同志的資訊,孫博是把口咬得死死的,半點資訊也不透露,他還交代林暉和陳予易也千萬要守住嘴巴。
微角報社辦公室裡,孫博這陣子的笑容是沒有消停過,一直掛在嘴角,逢人就笑著問好,把最近報紙賣火的事說上一遍,大有隱忍幾年翻身做主,揚眉吐氣的感覺。他此時正琢磨著向陽同志的事。
之前的稿費,孫博是大膽賭了一把,賭能夠靠向陽同志的故事翻身,才一咬牙給了最高等級千字五塊的稿費。
這結果卻是比他想的要好,微角報社這期的報紙賣得特別好,火起來的不止是向陽同志和他的故事,還有微角報社,最近他們報社的其他類報紙也跟著賣得好上一點。
再加上各個報社都在盯著,想要知道向陽同志的資訊,把他挖到自己報社來,再次復刻這樣的成功。畢竟在他們看來,一個已經沒落不成氣候的微角報社都能憑藉著故事火起來,那自家的報社正值發展期,如果能夠打造個同樣的故事專欄,自家報社也能更上一層樓。
要想留住如今的金雞蛋向陽同志,似乎最高規格千字五塊也不是很頂用了。孫博也是在為這事糾結著,他痛並快樂著。
此時陳予易在敲門後進來,試探性地問孫博:「孫主任,這期給向陽同志的稿費和回信已經拖很久了,再拖下去怕是不好交代,您看這是?」
按理說,在決定講故事採納後,報社就應該立即寫上回信連同稿費回寄給投稿者,免得後期出現問題。但前幾天收到向陽同志再寄來的一萬字手稿時,陳予易本想直接按照之前定下來的千字五塊,寫信回寄過去,孫博注意到了卻是讓他先等等。
陳予易穩重,在報社混了多年,對於些人情世故也是懂的。他私底下猜測著,或許孫主任是想看這回報紙的銷量如何,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按照千字五塊繼續給向陽同志。
畢竟這千字五塊的數目不小,對於微角報社目前的處境和實力來說,算得上是一筆挺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