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銷量暴漲(第1/3 頁)
註冊使用者量暴漲的同時,臉書的亞馬遜店鋪也傳來了好訊息。
銷量開始漲了!
第一批收到貨的學生試穿了臉書的t桖後,並第一時間在臉書上分享起了自己的購物體驗,抵消掉了前段時間的負面,也讓很多學生放下了心中的疑慮。
“又好又便宜的t桖,支援臉書!”
“收到一件圓領t桖後,我馬上進行了試穿,很舒適,比我在其他地方花三十美金買的t桖還要好。
我迫不及待的開啟亞馬遜,又下單了一件圓領t桖。”
“我又訂了三件,這個夏天就穿它了。”
……
各所大學建立的群組,充斥著大量的此類留言。
要不是夏景行知道臉書沒請水軍,恐怕都要懷疑這些學生是不是“收錢辦事”,太特麼……給力了。
…………
…………
“按照目前每天2000件的銷量,剩餘的t桖只能支撐一個月。”
說完,洋妞笑著試探性地問夏景行:“咱們是不是得追加訂單了?”
夏景行掐指一算,還真是。
扣除第二批送給各大高校社團的t桖,倉庫裡剩餘的t桖只有六萬餘件了。
她讓洋妞拿來賬本,兩個人開始核算起了現金流。
十萬件t桖的成本將近24萬美金,工資三個月支出了6萬多美金,臉書賬上還有不到20萬美元,十九萬多一點。
亞馬遜那邊,每14天為一個結算週期。
會把賣家在14天之內賣出的貨物訂單總價統計出來,扣除15的產品佣金後,打到賣家提供給亞馬遜的銀行賬戶上,並在網站上給賣家出具一份結算報告。
企業賣家每個月399美金的訂閱費用,可以忽略不計。
物流費用和月度倉儲費用、退貨處理費用等等,亞馬遜則暫時沒有收取。
因為亞馬遜物流目前還未正式向第三方賣家推出,臉書的合作只是個例。
為了表達合作誠意,布萊克本直接免除了這些雜費,因為也沒有一個標準的定價。
但百分之十五的產品佣金,還是照常收取的。
至於平臺上的廣告費用,也是另算的。
這點和國內剛推出市場的淘寶不一樣,淘寶只收廣告費,不收產品佣金和每月的訂閱費用。
易貝則水土不服,還是國外的老一套。
賣家每賣出一件商品,我作為平臺就要分成一筆。
盈利模式很清晰,但卻敗給了淘寶的免費策略,被搶走了大量的賣家,也為後來的徹底失敗埋下了種子。
臉書不需要在亞馬遜投放廣告,因為目標都是放在校園市場,臉書網站在為自己的亞馬遜店鋪進行導流,別什麼廣告都強。
賣給上班族,可能銷量會高一些,但達不到臉書想要的廣告效果。
如果六萬多件t桖全部順利賣出,扣除產品佣金,應該能回流五十多萬美元。
再扣除稅費,到手應該有四十多萬美元。
加上賬上的將近二十萬美金,預計再過一個多兩個月,臉書賬上會有六十多萬美金。
洋妞把賬本放一旁,拿來了紙和筆,一邊寫一邊說。
“直接下二十萬件訂單好了,訂單單價可以從2美金降低到15美金。”
“現在是四月底,追加的訂單付三成定金,也就是9萬美金,加上貨代公司、保險、關稅等等,又是8萬美金,合計大概17萬美金,這個錢我們目前掏得起。”
“貨物生產完畢,抵達美國大概是一個半月後,六月中旬的樣子,我們需要支付尾款21萬美金。”
“一個半月的時間,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