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所以想到治水的辦法只是開始,後續如何在朝中抗爭,取得皇帝的支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治水一事,功在千古。」太子眼眸沉沉,隨後淺笑,道,「周侍郎放手一試,京中有我無憂。」
太子和周侍郎對話時,陳皎便站在一旁註視著這一幕,並未上前發表意見。
周侍郎卻掃了眼她,眼眸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既然要治水,錢便是很重要的環節了。太子派了門下門人去戶部召見戶部尚書,也就是王時景的父親王中安。
治水需要多少錢這件事,按理說應當在朝堂上先向皇帝告知,然後由皇帝詢問掌管財物的戶部,得到今年的費用和國庫餘額,再決定是否要批准。
但如今掌管戶部的戶部尚書乃是王家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太子黨。為了避免皇上反悔、其他幾位皇子從中阻礙,太子門下黨羽便決定內部先商討出需要的錢數,告知王中安後,以免朝堂之上裡應外合好做打算。
這其中的彎彎繞繞,陳皎最初還不明白,可當她跟著太子見到王中安後,便什麼都懂了。
大約是戶部早已被太子把控,所以他才會不懼外人,直接召見王中安商討此事。
工部戶部都在太子掌控之下,太子的權力多大可想而知。
難怪即使皇帝不滿,其他幾位兄弟虎視眈眈,太子殿下卻依然穩坐釣魚臺,最後成功登上大位。
陳皎如今還只是個國子監的學生,朝堂上的事情用不上她。人多難免走漏風聲,為了避免訊息洩露,書房中只留下太子和其他幾位和此事有關的周侍郎和王中安兩人密談。
陳皎自覺避嫌,一個人站在書房門外發呆,思考著什麼時候能下班回家。
王中安從太子府匆匆離去後,其餘諸位大人早在此前便慢慢散去,周侍郎也在王中安走後一道離開。
陳皎站在門外沒動,暗暗糾結自己要不要現在也跟著開溜。但她又想,現在悄悄溜走太虧了,領導都不知道她在門外站了多久!
眾所周知,加班要讓領導看見!陳皎當即決定等太子從書房出來後,自己和對方道別後再回家。
於是陳皎就這麼無聊地等著,直到謝仙卿帶著內侍走出書房,看見她居然還在太子府上時,挑了挑眉:「陳世子還未歸家?」
陳皎正等得無聊,已經將頭頂的樹葉數了幾遍,回頭便聽見了太子這番話。
她當即精神了,回過頭,表情誠懇道:「是啊,小人擔心殿下還有事要用上我,便想等殿下事情處理完後再離去。」
如果沒事,她就要下班回家吃午飯了!!
陳皎在太子府上等候許久,謝仙卿還以為她有事情要找自己,然而看對方似乎又迫不及待地想要溜之大吉……
他稍稍一想,便明白了陳皎的小心思,不由哼笑。
回想起剛才自己在書房內和王尚書會談時,透過窗戶的影子,能看見書房外的少年時而站著,時而無聊蹲下,時而抬起手打打頭頂樹枝垂下的葉子,一遇到有人路過,便忙不迭收回手站好……
作者有話說:
「不治而治」「任河水自流,百姓避居高處,既可消災弭禍又能省去修防費用。」確實是歷史上部分官員對黃河水患的看法。
本章治理汴渠的對話和看法有參考著名水利大佬王景的資料。
「河汴分流,復其舊跡」「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就是他治理汴渠的方式。「黃河為害是根源,汴渠為害是表象」,也是他的看法。
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王景奉命徵發伕役數十萬人修築,修築黃河長堤並分流。這個人非常牛逼,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水利專家,有一句「王景治河、千載無恙」,就是講的他。
「有我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