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普羅州的秩序(第2/3 頁)
的秩序體系。
普羅州由很多城鎮構成,到底有多少城鎮,肖葉慈也說不清楚。
城鎮之間的事情,被稱作外事,城鎮之內的事情,被稱作內事。
藥王溝就是一座鎮子,非常大的鎮子,藥王溝的居民如果想透過合法途徑離開藥王溝,必須要透過關防使。
關防使,是外州派來的管理者,他們的任務是維持治安,重點任務是控制人員在城鎮之間的流動。
“假如你想去褲帶坎,就必須要有路引的,否則車不讓坐,船也不讓坐,就是走路,也過不了路卡的!”
透過肖葉慈的講解,李伴峰明白了獲取路引的途徑。
想要得到路引,必須要聯絡當地關防使和目的地關防使。
當地關防使肯放行,目的地關防使肯接收,才有可能獲得路引。
沒有路引,就不具備合法離開藥王溝的資格,這也是關防使及其手下巡捕的主要職責。
李伴峰在街上被人追殺,巡捕不一定會管。
但李伴峰如果想在車站鬧事,巡捕一定會管,因為車站是關防使的重點管理區域。
李伴峰能拿到路引麼?
從肖葉慈的描述來看,這件事很難。
像李伴峰這種情況,當地關防使一般情況下不會對一個來歷不明的外州人放行。
外州那邊,也未必會允許李伴峰迴去,以此看來,李伴峰獲取路引的希望,幾乎為零。
“沒有路引,就連藥王溝都出不去?”
肖葉慈搖頭:“也不是誰都出不去啦,貨郎隨便進出,也沒有人能攔住他的。”
貨郎遊走於普羅州各個地方,似乎不受關防使的限制。
他又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他手裡那些引人入門的藥物,又從何而來?
外事看使者,李伴峰明白了,內事看旗號,又作何解?
肖葉慈解釋道:“城鎮之內的事情,由城鎮之中的家族來處置,誰家的旗子硬,誰家說話就管用,
去年的時候,海吃嶺出了一件事情,有一個賣豆腐花的,姓王,還有一個賣油條的,姓劉。
這兩個都是窮苦人,按理說不應該惹出什麼事來,可有一天,他們在車站搶生意,還真就把事情給鬧大了。
賣豆腐花的老王,打了賣油條的老劉,老劉咽不下這口氣,出了車站,又和老王打了一場。
在車站裡邊,受巡捕管束,兩人打的還算收斂,出了車站,巡捕不再理會,兩人下了死手,賣豆腐花的老王被打成了重傷。
這件事驚動了海吃嶺的大戶,王家。
老王雖然是個窮苦人,可他終究還是王家人,王家要為老王復仇,賣油條的老劉也被打成了重傷。
劉家在海吃嶺也有勢力,為此和王家爆發了衝突,衝突歷時一個月,兩家死傷不少,最後在普羅州大家族林家的調節下,這才平息下來。
“林家能管得了王家和劉家?”
肖葉慈道:“林家不一樣的,林家是普羅州四大家族之一的呀,除了林家,還有馬家,何家,陸家。”
何家、陸家?
難道是何家慶和陸小蘭的家?
李伴峰沒有分散精力,仔細聽著肖葉慈的講述。
所謂內事看旗號,指的就是這些大小家族的旗號。
大家族在整個普羅州都有號召力,小家族在某個地域也有一定影響力。
這些大小家族在普羅州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力,他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來控制著整個普羅州的秩序。
那這些大家族和關防使又有什麼關係?
關係是有,但肖葉慈也說不清楚。
她一路說著普羅州的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