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張半仙(第1/2 頁)
中午早早的吃過午飯。
王海開車,把郭德剛、唐宇送到了天橋德芸社。
燕京天橋、津城三不管、金陵夫子廟、魔都城隍廟,號稱民國時期四大繁華之地。
眼前的天橋,自然比那會兒要講究得多,但依然聲名在外。
德芸社賃下的這棟兩層小樓,就是民國老戲樓改建的。
改動頗大,不過好歹保留了濃郁的藝術風格,整體味道還在。
千把來平方,三百個客座!
就民間園子的規模來講,算是大的了。
園子大門之上,掛著一塊黑底金字的招牌,正是由馬大師親題的“德芸社”三個字,很有力道。
起頭的“德”字,少了中間的一橫。
這可不是錯別字,而是效仿古法書寫的。
大概以清朝的《康熙字典》分界。
之前,無一橫的屬於規範體,有一橫的反而是異體字。
《康熙字典》問世以後,以皇權顛倒了民俗,完全反了過來。
只不過,書法家們還是以古法書寫居多,沒理會那個勞什子皇權。
所以,天橋德芸社,無論是場地,還是門面,都滿是傳統藝術的氛圍。
唐宇很喜歡這種感覺。
他有時甚至覺得,自己要是生活在民國也不錯。
長衫旗袍,詩書佳人,想來該別有一番味道。
當然,得躲著點兒槍炮,別被一槍打死了。
可能也正是他對傳統文化太痴迷,沒幾個姑娘受得了,才導致他前世今生都孑然一身吧?
繞前門,到後巷,師徒二人下車。
從後門進場,發現人已經來了不少。
除了小一輩的演員,還有老先生也在。
這裡是德芸社自己的場子,是演出的主陣地。
週一休息,週二到週日每天開下午場和夜晚場。
下午場是兩點到五點,演出三個小時。
此刻,離開場只剩下個把小時。
小嶽和燒餅正在臺前歸置桌椅,打掃衛生。
後臺的演員們,有的在化裝,有的在對活。
眾人各司其職,前前後後都在忙碌。
可在忙碌的人群中,有一個清瘦老頭,獨自坐在椅子上品茶。
郭德剛進來,第一眼便瞅到這位老爺子,趕緊恭敬的走過去。
“張先生,您今兒個怎麼過來啦?”
唐宇一瞧那人,臉上笑了。
坐在椅子上都能看得出,這老爺子左肩高右肩低,乾瘦的臉上還透著一股子壞笑。
張紋順。
德芸四老之一,也是最早的創始人之一,對德芸社的發展可謂居功至偉。
同樣,這也是個傳奇老頭,很有個性。
他原是燕京大柵欄金店張家的少爺,算得上是大戶人家出身。
可福沒享幾年,等他漸漸長大,家道卻中落了。
接著是求學,考上了師專。
那個年代,師專可是不容易考上的。
但他又不安分,因為太愛相聲,竟然棄學從藝,進了曲藝學員班。
從人人尊敬的老師,投到藝人行當,說難聽點,下九流。
破天荒。
讓人大跌眼鏡!
當藝人就當藝人吧,他勤奮用功,學得好,說得也好,好歹給自己找了一個鐵飯碗。
鐵飯碗,就是金飯碗,人人都看得比天還大。
可他依然不安分。
愣是因為愛情,將鐵飯碗給扔了,都不帶猶豫一下的,而且轉眼就娶了那姑娘。
估計除了那姑娘,沒人能理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