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馮氏見蕭薄嵪臉色直如臘月寒霜,忙扯著蕭少兒的袖子道&ldo;說的什麼渾話,但凡真心疼愛自家女兒的就沒個將她往宮裡送的道理,那些個以親女搏富貴的,如何拿來同你父親說。&rdo;
蕭薄嵪才和緩了些&ldo;你母親自幼寵你,她的話,你也該聽聽罷。但凡入宮終究逃不脫一個搏字,陛下後宮三千,能贏的不過一人爾,你也該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平襄侯雖是太后子侄,但不與漢王往來,行事也算公允,甚得陛下倚重,二公子也是嫡子,雖不繼承爵位,平襄侯也萬不會虧著他,你嫁過去,吃不了虧的。&rdo;
馮氏先前因著是皇后賜下的婚事,便不大樂意。聽蕭薄嵪如此一說,也覺甚好。雖說不比那世子妃聽著尊貴,但陛下不喜漢王,朝野皆知,只礙著太后,才隱忍不發,太后一旦故去,必是沒的好的,臨江王與漢王交好,難免不受牽連,再則臨江王常年在封地,偶有機會返京,不比平襄侯長住京中來的方便,因勸道&ldo;你就依著你父親吧。&rdo;
蕭少兒哪裡是個能聽進去勸的,隨即道&ldo;父親只需同意女兒參加大選,選不上嫁誰都無妨,若選上了,父親只當沒我這個女兒吧。&rdo;
蕭薄嵪氣的一個勁的咳,蕭衛兒一面上前幫他順氣,一面對著蕭少兒道&ldo;姐姐少說兩句吧。&rdo;又輕聲在蕭薄嵪耳邊道&ldo;父親且由著她,到時請姑母幫忙,叫她落選也就是了。&rdo;
蕭薄嵪冷笑一聲&ldo;她既不肯認我這個父親了,我又何必費心替她謀劃,平襄侯府的婚事我這就回了,往後如何,只看她的造化。&rdo;而後又大聲道&ldo;別指望皇后照拂你,我明兒就進宮和她說我沒你這個女兒了。&rdo;
馮氏唬了一跳,勉強笑道&ldo;少兒不懂事,老爺別和她一般見識,兒女婚事一向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輪得到她做主,我瞧著這門親事不錯,就定下吧。&rdo;
蕭少兒冷哼一聲&ldo;除非我死了,抬我的屍體過去。&rdo;說完便離席而去。
馮氏腆著臉著臉道&ldo;我去勸勸她。&rdo;隨即追了過去。
蕭薄嵪重重放下筷子,已是沒了胃口,恰好瞧見魏氏房裡一婢女匆匆過來,便跟著去了。
蕭少兒與蕭潯相視一笑,各自撿著自己喜歡的菜用了。
&ldo;姐姐這個性到有些像麗妃了。&rdo;
蕭潯逗著蕭嘉,漫不經心道&ldo;她像誰又有什麼要緊,左右父親和姑母也不會真的不管她。&rdo;
蕭少兒心想父親說不準,姑母怕不會有什麼顧念,若然姐姐果真進宮,日子必定難熬。平襄侯家二少爺,是如今侯夫人的幼子,深受寵愛,性格也好,又沒什麼責任,爭鬥也少,才堪稱良配。
&ldo;姐姐若嫁了平襄侯家二少爺,也是不錯。&rdo;
蕭潯聯想到自己的婚事,就有些淡淡的&ldo;錯與不錯還要看是否投緣。&rdo;
這也是正理,但終究少有,從來議親都看門第,相貌,品行,其他只能婚後慢慢磨合,琴瑟和鳴或者湊合著過,全憑運氣。自己是不奢求的,能衣食不愁,相敬如賓,面上過得去也就是了。
第9章 府記(三)
馮氏所居粹鈺堂雖奢華卻離蕭薄嵪所居長清苑較遠,很是不便,反魏氏所居蘅蕪軒離長清苑甚近,一想起這事馮氏心裡就堵得慌。在蕭薄嵪面前提,三兩句話就被打發了。換吧,那是個姨娘住的地方,丟不起那人,況且蘅蕪軒又小,住的遠不如粹鈺堂舒暢,搬也是無處可搬。
蕭少兒坐於織錦坐墊梨木軟椅上,任馮氏說什麼皆不作聲。
馮氏是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