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華北,尤其是山東人,為生活所迫,大量向關東(東北)逃荒,所謂“闖關東”。到1930年,東北人口迅速增至三千萬。東北本來是滿人居住的地方,此時其中有二千多萬是漢人。
這是一張非常難得的“闖關東”照片
當時闖關東的路線有兩條:一條是從山東省膠東半島龍口登船,跨海到遼東半島的大連,然後繼續向北走,在合適的地方留下;另一條路線是從河北出山海關,沿遼西渤海岸向東到瀋陽,再往北走。兩者會合,向北直到黑龍江為止。我聽媽媽說,我家是“南城人”,即遼南來的人,那就是從山東龍口到大連過來的。
這塊黑土地,在東北腹地松花江、嫩江和黑龍江流域。這是一塊沖積平原,稱“三江平原”,土地肥沃,面積巨大。為什麼闖關東?因為這裡人煙稀少,有大量的未開墾處女地,風調雨順,只要下種,紅彤彤的高粱、黃澄澄的玉米、白花花的小米、金燦燦的大豆,就收成到家。下面是一組攝於當時的東北農村景象照片:
一望無際的黑土地
東北當時農村姑娘在幹莊稼活(東北梳一支大辮子的姑娘
都是從山東闖關東來的,攝於1937年)
收成高粱
裝滿大豆的糧囤子(1924年攝)
東北的另一大資源是森林。原始森林參天,分佈在黑龍江大小興安嶺和吉林長白山脈。下面是一組木材資源的照片:
夏季伐木(吉林虎威嶺,1926年攝)
松花江上的木排(上有生活窩棚)
原木集散地(1936年攝)
木材粗加工
東北有無盡的寶藏,原始森林裡山珍(蘑菇、木耳)、藥材(人參、鹿茸、熊膽)、珍貴野獸的毛皮(貂皮、狐皮、虎皮、鹿皮、水獺皮)。這些東西運出來,就成價值連城的奇貨!在那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年代,牲口(馬、驢、騾)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俗稱“垛子”。山裡的貨,通稱山貨,就靠垛子運出來。垛子通常由馬隊組成,一隊十幾、幾十匹騾馬不等。從山裡到城鎮,來去都不空著。去把山珍運到哈爾濱、吉林、奉天(瀋陽);回來運的是布匹、日用品、食糖、茶葉、中成藥等等,都是細軟之物。
垛子(馬幫,1928年攝)
像木材、煤炭大宗物產,就不能用垛子這種落後運輸方式了。木材靠江上木排運輸,主要在松花江上,這是東北內陸最大的河流,可直達吉林和哈爾濱。一到吉林、哈爾濱,就有火車、汽車了。冬季,松花江冰凍封江,在冰封的江面上,非常光滑和堅硬,可移走爬犁,行駛汽車。所以,冬季的松花江面等於一條交通大幹線。下面是當時的各種交通運輸工具:
冬季松花江上的爬犁和汽車
冬季冰面上行駛的馬拉爬犁
松花江在吉林市上游,水淺,不能航行輪船;過了吉林,江水逐漸變深,就可以航行輪船了。大約在1937年夏天,松花江漲水,在吉林市臨江門碼頭,從哈爾濱來了一艘輪船,我們小學生聞訊,跑到碼頭。我頭一回看到真的火輪,煙筒冒煙就可以在水上跑。和我常看到的木船比,這麼大(有二、三十米長)鐵傢伙,不得了!
松花江上行駛的火輪
在這樣一塊富饒的土地上,少數闖關東者快速地發了家,富裕起來,有些成了地主,有的成了森林把頭,有的成了經商大賈。財富開始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有的人成了東北鉅富。於是,一個特殊行業興起,這就是“鬍子”!鬍子一詞的來源,說法很多,我們不做考證,總之就是殺人越貨的土匪。東北鬍子能下手搶劫,主要是商賈的垛子了,其它都不易下手。東北鬍子的巢穴在深山老林,這裡官兵不易清剿。
原始森林(1928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