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臣子恨,何時滅(第1/2 頁)
朱元璋看向趙匡胤,他並沒有做出任何表示,反而表情依舊比較微妙,憤怒中夾著一絲不忍。
憤怒在於,若是他的大明也出了這等可恥之事,他一定會將那個子孫丟出太廟,從老朱家除名。
不對,要剝皮實草,掛在太廟警示後代子孫,切勿行此遺臭萬年之事!
而不忍在於,接下來要說的內容,和靖康恥一比,可能還要更加恥辱炸裂。
朱元璋還真怕這件事說出來,把趙匡胤給氣的一命嗚呼了。
“老朱,你說!我大宋官家,自我立國以來便善待天下士大夫,總會有人如劉琨祖逖一般,為我大宋效死吧?”
“你別擔心,我的身子還撐得住!”
說完,趙匡胤掙扎著站起身來,甚至還在朱元璋面前蹦了蹦,以示自己已經無礙。
朱元璋便點點頭,說道:
“胡人南下,國破家亡,大宋站出來的英雄豪傑也是不少。”
“就如力主抗金的李綱,還有三呼過河的宗澤,以及大勝金軍的韓世忠。”
“特別是連結河朔,軍紀嚴明的岳飛嶽鵬舉。”
趙匡胤聽到有這麼多能人志士在此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為他趙宋官家續命,原本烏雲密佈的心頓時雲開天明。
但正當他想爽朗大笑,覺得大宋中興有望之時,卻見到朱元璋的表情依舊比較嚴肅,於是急忙問道:
“是不是金人攻破汴京後,南渡朝廷時間短促,立足未穩,而朝廷被世家權臣把控,豪傑們又如西晉末年那般各自為戰,互相不能策應?
“況且金人既然能滅遼,其軍力必定比遼人更加兇悍,所以這才導致朝廷大軍一時不能光復中原?”
“所以朝廷才不得不如澶淵舊事,同金人訂立盟約,讓金人退軍,而我大宋賠以財帛?”
“是這樣嗎,老朱?”
劉邦也覺得趙匡胤的猜想有道理,一拍手掌贊同道:
“老趙說的有道理!老朱,老趙猜的是不是八九不離十?”
老趙看起來也挺威猛的,有開國明君之相,不像司馬炎那個弱不禁風的廢柴一樣。
總不至於他的趙宋還能比司馬晉更拉胯吧?
嬴政等人也表示贊同,因為他們想象不出更糟糕的情況了。
再差,總歸不能比當年晉朝時還要差吧?
朱元璋搖了搖頭。
眾人見狀都倒吸一口涼氣。
特別是趙匡胤,嘴巴張得老大,千言萬語在心頭,卻不知從何罵起。
司馬炎則是在心中樂開了花。
不管是在晉朝之前的秦漢,還是晉朝之後的隋唐,就算再亂,各地諸侯們打得昏天黑地了,都還沒有發生過胡人入主中原一事。
他大晉遇到的情況,那還真是獨一份兒,導致司馬炎一直覺得自己處在整個團隊的鄙視鏈底端。
總算有朝代比我的大晉還拉胯了。
只要我不是墊底就行了!
朱元璋本想組織一下語言,卻發現這種糟糕透頂的事情,不管自己如何加工,都改變不了其駭人聽聞的本質。
於是他也不費這個心思了,直接說道:
“宋軍本來是有機會光復中原,一雪前恥的。一代名將岳飛,就其治軍才能,咱覺得,算是勝過秦末章邯,晉末祖逖,甚至可同漢初韓信,唐初李靖比較一番。”
“岳飛率領其部曲,連線河北各地義軍,連戰連捷,先於郾城擊退金軍,後於朱仙鎮取得大捷,打得金人也不得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岳飛所部最近時,離北宋舊都汴京,就差將近五十里!金人連戰連敗後,甚至一度想要放棄汴京北遁。”
劉邦聽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