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4 頁)
“此事雖乃天賜良機,但畢竟主公引軍深入彼境,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依亮之見,在答覆那劉璋之前,還當派一得力的使者,隨法正一同回益州,順道打探一下蜀中虛實。”
劉備點頭道:“孔明軍師的顧慮是有道理的,但不知何人可往?”
諸葛亮遂將羽扇指向一旁的方紹,微笑說道:“中正曾多番出使東吳,經驗也算豐富,且他聰慧機警,相信必不會主公之託。“諸葛亮說著還向方紹使了個眼色,方紹會意,忙也道:“若是主公信得過,紹願自薦入蜀,為主公打探蜀中虛實。”
劉備手底下現在不缺人才,如馬良、廖立之輩,皆乃治政之良才,但在外交方面,卻只有諸葛亮和方紹才能比較突出,而方紹雖然年輕,但此前諸般不俗的表現,皆已取得劉備與眾同僚的信任,當下劉備也不多想,便即委任方紹出使益州。
於是,方紹受劉備所託,回家準備一番便與新婚妻子暫別,與那法正一同前往成都。
成都與江陵有千里之隔,若是走陸路的話,崇山峻嶺的起碼要走上一個多月,走水路的雖然要穿過三峽,亦是有風險,但不出旬日便可抵達成都。
二人便選了水路溯江而上,過得江州再轉而北上進入成都平原,十日之後,成都城便近在眼前。
“益州號稱天府之國,果然是名不虛傳呀。”方紹看著遍野的田地,不由得發出這般感慨。
這也難怪了,其實荊州原先也號稱沃野千里,民富國實,但經歷了數年間的戰爭,百萬人口流失無數,田園盡皆荒蕪,儘管在劉備的治理下,荊南正在漸漸恢復生氣,但所過之處仍是多有凋敝。
同乘一車的法正略有些得意的說道:“這算得了什麼,若是沒有十幾年前的那場趙匙之亂,方從事看到的將比現下繁榮十倍。’
法正的話不由的引起了方紹的思考,一直以來,荊州益州都號稱富足之州,隆中之策也稱跨有荊益為帝王之資,然而,當年的歷史中,劉備跨有荊益之後,顯然並未能將兩州傳說中的“戶口百萬、沃野千里”化為爭雄天下的優勢,一敗便長時間的不振。
方紹也思索了一下原因,荊州的衰敗,源自於曹劉孫三家的戰爭,益州雖不及荊州破敗,但當年的劉備為爭益州整整打了三年的戰爭,足以將天府之國破壞得夠嗆,最終雖然拿下,其實已經是一副爛攤子,而之後發生的各種錯誤,又使劉備根本沒有時間來恢復兩州經濟,待到若干年後,諸葛亮好容易將益州治理得差不多,可以抽出兵馬來北伐時,中原大局已然定矣。
再則,當北方各州因戰爭而敗落之時,荊益兩州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反而得到了發展,而當北方戰爭結束,人口與經濟開始漸漸恢復之時,戰爭的重心卻又轉向了剎益,導致這兩州也陷入了衰落之中,所以,當北方各州重新出現繁榮的苗頭時,荊益二州卻尚不及撫平戰爭留下的創傷。
戰爭發生的順序問題,顯然也是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
這就是方紹入蜀時一路所思考的問題,即將抵達成都之時,方紹突然想到了解決這個難題至關重要的手段。
時間,就是時間,歷史中的取蜀之戰打了整整三年,而當劉備不得不花數年的時間撫定益州期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曹操擊敗了關中備路軍閥,平定了隴右,甚至還抽出空來攻佔了漢中。
而當他可以抽出兵力,損耗無數去奪下漢中之時,卻又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對荊州的重視,而使東吳鑽了大空子。
如此推理,也就是說,益州之戰所耗的時間,將是決定未來走向的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
因此,益州之戰,必須速戰速決,劉備必須得到一個完好無損的益州,並有充裕的時間來重新調整跨有荊益之後的軍事力量分佈。
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