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4 頁)
衛衍很好心地為他們著想,卻被他們笑話了一頓,一氣之下就開始走走停停起來。
衛衍以前出門,不是騎馬就是坐車,身邊又跟了許多人,他就算對路邊的東西有點興趣,也很快會被人勸走。前陣子走路腳痛,又忙著趕路,自然不能東張西望東看西問。現在習慣了走路又兼行路速度明顯減慢,就開始有心情對種種東西好奇起來。
那兩個差役對這些東西知道很多,通常會對他解釋。如果不知道衛衍也可以問路邊的行人或者地裡的老農,如此這般,走走停停,若不是路上經常路過些牛車馬車順路帶他們一程,以他們這個磨蹭的速度,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夠走出冀州。
第74章遇險
四個月後,他們終於到達了流放地。
從京城到流放地的路程,就算隊伍中有著老弱婦孺,三個月足矣。他們三人都是青壯年,卻走了足足四個月的時間,是有很多原因的。一路上東張西望走走停停也就不去說了,耽擱的路程好歹有那路過的牛車馬車幫他們趕上去,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後來帶路的人變成了衛衍。
讓一個不熟悉道路的人帶路,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冀州時還好,官道通達,還不至於搞錯方向。後來進了幽州,經過的地方多是荒山峻嶺,走岔路就變成了經常的事,有一次甚至在山裡兜了好幾天,到最後連那兩個差役也暈頭轉向,不辨東西。若不是後來冒出個打獵的山民幫他們帶路,他們轉得都快生出落糙為寇落地生根的念頭了。
如此這般,在趕路和迷路間反覆了無數次,終於到達了流放地的某個礦場中。
交接後,衛衍並沒有受到什麼為難。管理礦場的官員小心翼翼地接下了他這燙手山芋,例行訓話都變得非常客氣,聽那官員的言下之意,只要衛衍不找他們麻煩,他們也絕不會來找他的麻煩。
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然是由於衛家的關係和皇帝的勢力早就滲透了這裡。這世上或許有人不愛銀子不畏權勢,或許有人會為了利益鋌而走險,但是這世上的人總是會有各種各樣在乎的東西。皇家的暗衛從設立之初做的就是見不得人的勾當,拿捏別人的弱點是他們的長處,趙石率領的眾暗衛自然知道該如何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來達到目的。
礦場給衛衍撥了一個乾淨的單間給他居住,一路上一直在照顧他教導他種種生活瑣事該如何處理的胖差役還幫衛衍收拾了一遍房間,又叮囑了他一番才很不放心地和瘦差役告辭離去。
就這樣,衛衍在這極北之地的礦場開始了他的苦役生涯。當然,比起其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流放犯,他的活還是很輕鬆的。
這個礦場主要從事白玉的開採,另外還有一個小型的手工作坊做些白玉雕刻。衛衍一來就被分到手工作坊給一位老師傅打下手。
那位老師傅姓袁,手藝精湛,人也很和氣。衛衍每天的工作不過就是幫他去搬運石頭,打磨雕刻好的成品,打掃整理。這些事情衛衍以前都沒做過,不過他人不笨,袁師傅也和氣,教過一兩遍以後衛衍也就能做得像模像樣了。
過了兩個月,衛衍在袁師傅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雕刻。袁師傅的人生感悟是&ldo;家有金山銀山不如一技傍身&rdo;,萬貫家財也會有散盡的那天,學會一門手藝活的話走到哪裡都會有飯吃,就算是流放,會手藝的流放犯也比不會手藝的流放犯處境要好。他觀察了兩個月見衛衍是個實誠人,做事認認真真吃苦耐勞不會表面勤快背後偷懶,對長者真摯有禮照顧有加,雖然不是聰明伶俐到一點就透,好在勤能補拙,應該不難教導,便準備收他做徒弟。
雖然皇帝說過以後要讓衛衍回去,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日後會怎麼樣誰也料不到,凡事做最壞的打算也未嘗不可。此時見袁師傅厚愛,衛衍就鄭重拜了師,開始認真學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