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1/3 頁)
某日姚璽來傳話說“祖父攜姚穎不日去白雲觀進香,如子俊有時間不妨同去一遊。”說完後,又是連眨眼睛,示意接下去的操作你懂得。
借用進香去道觀來一場“偶遇”,雙方見個面什麼的,畢竟當年詩會距現今已隔多年,章子俊也想看看現時的姚穎長的什麼樣,多說女大十八變,而姚小姐也是想再看一次自己變化了多少,所以才按排了這一次的約會吧。
想到這裡,也就釋然了,姻緣本是天主定,無緣對面不相認,既然是這樣,就同意赴約,隨即章之雅為哥哥裝扮起來了,這可是家中大事,現在的章子雅可不是小孩子了,出落的亭亭玉立,又讀了書,也成為“大家閨秀”的方向發展了,章子哲也懂事了許多,整天出口就是之乎者也,一付小大人得模樣,沒法啊,全是家丁慣的,一口一個小公子,杜靈這丫鬟整天遷就著,只有看到章子俊才像老鼠見了貓,無疑在章家,章之雅擔起了主母的職責,壓的子雅小小年紀,成了大人模樣,家裡傭人全叫“大小姐”,這一次大哥要去“相親”當然是重中之重,全家章二寶租了三輛大青驢車,子雅、畫屏一輛,子哲杜靈一輛,章子俊、丫鬟雅琴一輛,二寶帶著食盒及一些家置和杜毛蛋一輛。
就像去趕考一樣,一大早章二寶及杜母、杜毛蛋就熬好了粥,準備好了早餐,又做了幾樣糕點,備好不鏽鋼保溫筒熱水,書房中,章子俊在章之雅,丫鬟雅琴的服持下也已起床,穿戴起來。
古人最麻煩的就是梳頭,為鞏固漢民族的整治統治,重續漢族服飾的政治地位,明朝政府採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並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漢服服飾制度。舉人巾服之青袍,秀才考中了之後才能升級為舉人,生為秀才的小生以念念不已的私心,有的書生便穿上舉人的服裝,了一下當未中舉的遺憾。
青袍自然為青色,秉承漢服的傳統特點,圓領,右衽,大袖,衣身上多用雲紋或素,兩側開衩,接有雙擺。說起這青袍,還有兩個小故事。
《七修類稿卷八上記載:“洪熙中,上問著藍衣者何人?左右以監生對,上曰:教著青衣好看,乃易青圓領也。”
因為皇上覺得青色好看,便教舉人們都改穿了青袍了。
大帽和儒巾都是舉人、監生的正式首服。《三才圖會中說:“國初高皇幸學,見諸生班烈日中,因賜遮蔭帽,此其制也,今起家科貢者則用之。”皇上愛護咱們讀書人,就叫我們帶了個大帽,免得風吹日曬,感激涕零啊。
這就是舉人服飾的由來,接下來便是小生在大明常穿的一種服裝了,要知道,章子俊也是大明文人階層的一員,雖然還沒當上官,但是服飾上可是要保持一致。這件衣服叫做直?,據說是宋朝開始有的一種家居常服,多為僧侶穿著。但到了大明,一看這衣服不錯,便流行於文人、士大夫之間。
直裰的領型為交領,寬袖或窄袖,衣身兩側開衩,無擺。頭上戴的被稱為“老人巾”,顧名思義,其多為耆老所戴,然儒士等亦有戴著,因為它飽含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啊。
《識小錄中說:“耆老頭巾如儒冠,而冠頂正方,向後如‘民’字樣。”
明朝也有流行服飾的,後世八十年代的喇叭褲,一步裙什麼的,在明代以前就曾風靡過不稀罕。在明朝也有這樣的故事,記載有一段時間街市中流行馬尾裙,於是大家紛紛效仿,尤其是京城的百姓,明朝政府於是出臺禁止馬尾裙的穿戴。
據說這個馬尾裙是來自於北方胡人的日常穿戴,為了統一意識形態,才得以出臺禁令。當整個社會的服飾等級界限清晰、風格穩定時,朝廷便不會不斷推出服飾禁令,比如《禁約僧用渾金禁色段匹花樣《軍民之家服飾不許違禁例等很多的禁奢令。
白雲觀前身系唐